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市政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市政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协商座谈 会上的发言提纲 尊敬的各位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同志们: 非常荣幸能参加本次市政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协 商座谈会。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 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 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 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代表着生产力演进的跃 迁方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市委、市 政府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市政协此 时就此议题进行专题协商,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根据会议安排, 结合前期调研和思考,我围绕我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挑战与路径,谈几点初步认识和建议,供各位委员讨论和市委市 政府决策参考。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凝 聚全市战略共识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 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和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力 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 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宏 大背景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顺应时代变革大势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市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构筑竞争新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X 篇章的战略抉择。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依靠传统要素驱动、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 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唯有 紧紧抓住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破解结构性问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才能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体现 X 担当,在激烈的 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全市上下亟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破除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实 践要求,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牵引,凝 聚起“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 二、客观分析我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与优势短板 近年来,我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方面持续发力,为培育 新质生产力奠定了一定基础。一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拥有一定 数量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部分领域研发能力较强。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创新型企业梯队 初步形成。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 化改造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高端装 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一些 特色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三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陆续出台了 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创新生 态持续改善。 然而,对标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对照先进地区的发展水 平,我市仍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一是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待加 强。原始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重大创新平台能级不高,顶尖人才 和团队偏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科技成果 本地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有待提升。二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水平不高。部分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卡脖 子”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三是要素配置效率仍需优化。数据、人才、 资本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还不健全,创新要素向优 质企业和项目集聚的效应不够明显。有利于创新的投融资体系有 待完善,科技金融结合需进一步深化。四是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 除。科技管理体制仍需优化,科技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宽容失败 的文化氛围尚不浓厚。部分领域存在隐性壁垒,制约了新技术、 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 三、明确主攻方向与路径,精准发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 必须紧密结合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找准主攻方 向和实现路径。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打造区域性创新策源地。 要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市 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