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管领域存在问题及“十五五”规划编制
的讲话稿
尊敬的 XX 书记、XX 县长,各位委员、同志们:
刚才,XX 书记就我县上半年经济形势作了深刻分析,并对下
半年经济工作和“十五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思想深邃、
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完全赞同,并将坚决抓好贯彻落
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自己分管的几个领域,聚焦当前存
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谈一些初步思考,为我县科学编制“十五五”
规划提供一些事实参考。
“十四五”即将收官,我们既要肯定成绩,更要正视问题。只
有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在“十五五”时期找准方向、
精准发力。当前,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但稳中有忧、进中
有难的局面依然存在。在我分管的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应急
管理等领域,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县
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一、当前分管领域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作为常务副县长,我负责的领域多为综合性、全局性工作,既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也是政府运行的“保障部” 。工
作千头万绪,挑战与压力并存 。经过深入调研和系统梳理,我认为
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亟待我们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
第一,项目投资领域,“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不相匹配,
后续动能储备不足。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光鲜的数据背后,隐忧不容忽视。一是项目接
续乏力。 上半年新开工的 50 个重点项目中,按计划节点顺利开
工的仅有 38 个,计划开工率仅 76%。部分已开工项目,年度投资完
成率低于 50%的占到了近三分之一。这暴露出我们在项目前期工
作的深度和要素保障的力度上存在明显短板。二是投资结构不优。
产业投资占比依然偏低,上半年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技
改投资占比仅为 12%,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不足 8%。我们的大量
投资仍然集中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对优化产业结构、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不强。三是项目谋划的前瞻性和精准
度不足。 正如 XX 书记强调的,要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精准
谋划储备一批好项目。但目前,我们的项目库中,真正符合国家最
新政策导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带动全局的“压舱石”
式项目偏少。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为项
目论证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扎实,导致在与兄弟县市的竞争中
处于下风,错失进入国家和省、州“大盘子”的良机。这种“项
目荒”的潜在风险,将直接影响我县“十五五”时期的发展后劲。
第二,财政金融领域,“收”与“支”的矛盾持续加剧,服务实
体经济的效能有待提升。
财政是庶政之母,是政府履职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县财政工
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传统税
源增长趋缓,新的支柱税源尚未形成。上半年全县地方级税收收
入同比增长 4.2%,低于 7%的预期目标。同时,上级转移支付政策
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财政收入的“基本盘”面临挑战。另一方
面,财政支出刚性增长。 在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乡
村振兴等领域的投入需要持续加大,“三保”支出压力巨大,财政
收支平衡已是“紧平衡”,甚至在某些月份出现了“硬缺口”。在
这种背景下,如何“花钱问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成为一个
重大课题。此外,金融服务实体的“血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部分惠企纾困政策,如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存在“看得到、摸
不着”的现象,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仍有堵点。全县存贷
比长期低于 70%,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循环而未有效进入实体
经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不仅影响
了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制约了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第三,工业经济领域,“转”的步伐迟缓,“新”的动能培育不
足。
工业是我县经济的“主引擎”。我们提出要“突出主导抓工
业”,但现实情况是,我县工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尚
未得到根本扭转。一是产业结构固化。 传统矿产、建材、初级
农产品加工等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县工业总产值中的占
比仍高达 65%,而代表未来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仅
有 13% 。这种产业结构不仅能耗高、附加值低,而且抗风险能力
弱,在当前强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其发展空间已严重受
限 。二是创新能力薄弱。 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省级以上研
发机构的不足 5 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 1.1%,远低于
全省平均水平。企业习惯于跟在别人后面模仿,缺乏自主创新的
勇气和能力,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我们强调的
“十五五”规划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但我们当前的创新基础十
分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