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区教育和体育局2025—2026学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区教育和体育局2025—2026学 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区2025—2026学年教 育工作会议。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回顾过去、总结经验的表 彰会,也是一次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的部署会,更是一次坚定 信心、鼓舞干劲的动员会。刚才,我们对过去一学年工作中涌 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宣读了有关决定和制度办 法,这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明确了方向。在此,我代表区教育 和体育局,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 勤工作在教育体育战线的全体教职员工、各位同志,致以崇高 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新学年的开启,意味着新的征程、新的 使命。站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 到,推动*教育体育事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使命 光荣,责任重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砥砺奋进,成绩斐然,高质量发展根基愈发坚实 刚刚过去的2024—2025学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 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区教育体育系 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实干担当,各项 工作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进展、新成效。我们的教育基础得 到持续稳固,发展成果有目共睹。 一是各类教育协调并进,优质均衡迈出新步伐。我们始终坚 持把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推动各级各 类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显 著提升,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99%这一数据不仅超过了 全市平均水平,也远高于2024年全国92%的平均线充分彰显了我 们在幼有所育上的坚定决心和扎实成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 展根基牢固,我们的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在全市第一平台前 列,并成功获评为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这些成 绩的取得,为我们明年顺利接受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 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两项评估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高中教 育质量实现新突破,高考强基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创 造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向社会和广大家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 答卷。职业教育特色品牌更加鲜明,区职教中心连续九年获 评“*省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名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 二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育人模式持续创新。我们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 育教学全过程。全系统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精神面貌焕然一 新。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我们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 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五育 并举”得到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 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促进了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专业素养整体提升。我们深 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过去一年,我们不断完善教师培 养、评价和激励机制,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 秀教师,其中有的同志还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 号,这是我们全区教育系统的骄傲。我们通过开展多层次、全 覆盖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 了显著提升,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内部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我们坚持 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 制,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我们高度 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针对社会关切的校园餐、校服采 购、教辅征订等领域,开展了集中整治工作。通过规范程序、 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有效净化了育人环境,维护了广大学生 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同时,我们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 制,主动加强与属地乡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 调,为教育发展营造了更加和谐有利的外部环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 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团结拼搏、无 私奉献的结果。事实证明,我们拥有一支能打硬仗、敢于胜利 的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开创*教育体 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审时度势,凝聚共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刀刃向内 的勇气,深刻剖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只有找准问 题、正视差距,才能在新的学年里精准发力、靶向施策。 第一,教育优质均衡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虽然我们的 整体数据亮眼,但必须看到,发展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城 乡之间、校际之间、学科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 决。一些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在师资力量、课程开设、办学条 件等方面与优质学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将到来的两项省级 评估验收,考核的是整体水平,检验的是“木桶”的最短板。 我们绝不能因为部分学校的“高光”而忽视了整体的“底 色”。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 教育,是我们必须持续破解的重大课题。 第二,现代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升。从局机关到 基层学校,一些干部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还不能完 全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有的同志视野不够开 阔,满足于守成,缺乏改革创新的锐气和办法;有的同志管理 方式简单粗放,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不高;有的同志执行力有 待加强,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存在“中梗阻”现象。管理能力的 短板,已经成为制约我们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必须下大力气 加以提升。 第三,师德师风建设和作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