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视察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视察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 况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 全县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集中视察,并召开座谈会,主要 目的是深入了解项目推进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共同研 究解决办法,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真正把好事办 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刚才,我们听取 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各位代表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项目推进总体顺利,民生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从这次视察 和各部门汇报情况来看,县政府和各责任单位对民生实事项目的 推进是下了真功夫的。这些项目不仅是写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承 诺,更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今年以来,县政府坚持 把民生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分管领导 靠前指挥,形成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特 别是在资金保障、用地审批、施工组织等方面,各部门主动作为、 密切配合,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截至目前,绝大多数项 目都能按照年初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稳步推进,有些项目甚至 跑出了加速度,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备受关注的 X 道路改 造工程,面对雨季施工难、地下管线复杂等实际困难,项目指 挥部创新采用分段施工、错峰作业的方式,不仅没有延误工期, 反而比原计划提前了 X 个月完成主体工程,让周边 X 个村(社 区)的群众提前享受到了畅通出行的便利。 个别项目存在短板,需要精准施策加快进度。在肯定成绩的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少数项目推进不够理想,存在 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 X 水利枢纽工程受征 地拆迁影响,目前仍有 X 户未达成协议,导致关键标段无法全 面开工;二是 X 乡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因设计变更和材料价格上 涨等因素,建设进度比原计划滞后了 X 个月;三是农村饮水安 全工程虽然主体已完工,但配套管网入户率只有 X%,部分偏远 村组尚未通水。分析原因,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个别群众 对补偿标准期望值过高、部分建材供应紧张等;也有主观努力不 够的因素,比如有的责任单位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协调解决问 题的劲头不足,有的施工单位在人力物力投入上打折扣,存在前 松后紧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县政府已经专门召开调度会进行研 究,下一步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对征地拆迁难题,要 组建工作专班,坚持一户一策,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耐心细致 做好群众工作;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必 要时增加施工班组,实行三班倒作业;对资金缺口问题,一方面 要加快财政评审和支付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对接政策性银行争 取专项贷款。总之,要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啃硬骨头的劲头,确 保每一个民生项目都能按时保质完成。 强化长效管理,让民生工程真正惠民利民。民生项目建得好 是基础,用得好才是关键。从以往经验看,有些项目建成后存在 重建轻管现象,比如农村道路缺乏养护出现破损,健身器材损坏 后无人维修,公厕卫生状况时好时坏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抓好项 目建设的同时,提前谋划运营维护机制。具体来说:一要健全管 护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民生项目,明确管护主体、经费来源和考 核标准,比如农村饮水工程可以推行县统管、乡负责、村协管的 三级管理模式,市政设施可以探索市场化运营+政府监管的方式; 二要加强资金保障,县财政要设立专项维护资金,同时鼓励通过 村集体收入补充、受益群众适当付费等渠道,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三要发动群众参与,通过门前三包、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群众 的主人翁意识,共同维护好公共设施。要建立民生项目回头看机 制,县人大常委会将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重点查看项目 使用效益和群众满意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项工 程都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一、正视问题,增强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项目进度不够平衡。虽然大部分项目推进顺利,但仍 有少数项目进度滞后。有的项目由于前期规划不够科学、手续办 理不够及时等原因,导致开工时间较晚,建设周期延长;有的项 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征地拆迁等问题,影响了工程进 度;有的项目受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施工进度受到一定程 度的延误。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整个民生实 事项目的完成进度,导致部分群众无法按时享受到项目带来的实 惠。 (二)工程质量有待提高。个别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质量 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隐患。有的施工单位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偷工减料、降低标准,影响了工程质量和 使用寿命;有的监理单位履职不力,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没 有及时发现和纠正,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工程质量是民生实 事项目的生命线,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 还会损害政府形象,影响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的信任和支持。 (三)资金保障压力较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 金投入,虽然县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