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环境局“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
理工作情况报告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X 县始终坚持以“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将生态文明建设
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以系统性思维、全局性
谋划和超常规力度,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本报
告旨在全面、系统地总结“十四五”期间 X 县在蓝天、碧水、
净土三大保卫战中取得的核心成就、实施的关键举措与形成的宝
贵经验,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一、系统性综合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与生活品质。
“十四五”期间,X 县直面大气污染防治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从
过去单一、末端的治理模式,转向源头、全过程、末端全链条管
控,构建了多部门协同、多污染源共治的立体化防控新格局,实
现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性、根本性好转。
(一)聚焦移动源与扬尘污染,实施精细化管控
移动源与扬尘污染曾是影响我县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 X 北环路火车站周边区域,因大型货运车辆通行密集,
扬尘问题尤为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创新性地建立了由环
境、交警、城管等多部门组成的“控车联盟”联合执法机制。该
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统一的移动源污染管控战线。在火
车站、高速路口等关键节点设立常态化检查点,对过往柴油货车
实施严格的路检路查和尾气抽检。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
全县累计抽检柴油货车超过 200 辆、非道路移动机械 60 余台,
并为 65 套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了对高排
放车辆与机械的精准识别与有效遏制。在扬尘污染治理方面,我
县摒弃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转而对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实施
“一项一策”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六
个百分之百”措施,并配备智能喷淋系统、安装全封闭围挡。为
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创新性地引入无人机进行每周定期巡查,通
过高空视角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无死角监管,使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同时,城市环卫作业体系也完成了智慧化升级。新型多功能抑尘
车、雾炮车、扫地车等现代化设备协同作业,将洒水降尘的范围
从城市主干道延伸至背街小巷,全县机械化清扫率已提升至 80%
以上,道路积尘负荷显著降低。
(二)深化工业源治理,推动 VOCs 减排攻坚
工业污染源是大气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我县坚持“服务与监
管并重”的原则,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对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环保
体检”,帮助企业查找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并提供
技术指导,推动企业实施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针对挥发性有机
物这一 PM2.5 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我县在工业涂装、加油站
等重点行业深入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清零行动”。通过每季度
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体检”,有力推动了所有涉及活性
炭吸附工艺的企业完成了深度治理或更换更高效的治理技术。通
过上述一系列组合拳,X 县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卓著。监测数
据显示,2024 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41 天,相较于
“十三五”末期同比增加了 11 天。PM2.5、PM10、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等六项关键大气考核指标全面创优,
稳定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与幸福感
显著提升,蓝天白云成为常态,这在社会层面形成了广泛的积极
反响。
二、构建立体防护体系,全力保障 X 江源头水质安全
X 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守护 X 江源
头水质不仅是地方责任,更是重大政治任务。“十四五”期间,
我县深刻认识到这一特殊使命,构建了集“制度保障、工程治理、
科技支撑”于一体的三位一体现代化治水体系,确保一江碧水永
续北送。
(一)强化制度保障与跨区域协作
制度建设是水环境保护的根本保障。我县全面深化并严格落
实河(湖)长制,建立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的河长组织体系,
逐级压实了镇(街道)的属地管理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以
及涉水企业的治污主体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为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我县科
学编制并印发了《X 县 X 江 X 断面“十四五”水体达标方案》
与《X 县 X 河 X 断面“十四五”水体达标方案》,明确了各阶段
的治理目标、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同时,我县积极打破行政区
划壁垒,主动与下游的 X 市、X 市等兄弟市县签订跨区域、跨
流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通过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联合
巡查、交叉执法和应急联动机制,共同打击跨界污染行为,形成
了共保共治的强大合力,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区域协同保障。
(二)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县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系统性地实施了
涵盖城镇污水处理、农村环境整治、工业废水治理等七大类共
28 项重点治污工程。其中,县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提标改造工
程作为标志性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出水水质由一级 A 标准提
升至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大大削减了入河污染负荷。同时,对城
区污水主管网进行了全面排查与修复,并对县城“七沟一河”沿
线的排污口实施了彻底的截污纳管,从根本上解决了雨污混流及
污水溢流的历史难题。在补齐农村治污短板方面,我县实现了镇
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7 座功能完善的镇级污水处理厂
和 62 座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的现代化村级污水处理站拔地而起,
使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