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市守护青少年心 理健康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 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家庭的幸福安宁,更直接关系 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青少年心理 健康服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民生工程,也是我们 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与时代使命。刚才,各县区团 委的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经验,也谈了困 惑,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精准发力提供了重要参考。今 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主 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 想,传达学习团省委相关会议精神,总结今年上半年我市的工 作进展,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 务进行全面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现状,深刻认识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 作的阶段性特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工作,持续将青少 年心理健康服务纳入重点关切领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 团组织的有力指导下,全市各级团组织、各相关单位紧密协 作,主动作为,我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 效,呈现出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覆盖全市、 多方联动的服务网络已初步构建。截至2024年底,我们累计开 展了各类心理健康科普和团体辅导活动460场,为超过1560人次 提供了线下一对一个案咨询服务,并成功培训了237名具备专业 素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进入2025年,这项工作更是被 列为市里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们以此为契机,加压奋进。今 年上半年,全市已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超 过280场,服务覆盖青少年近3万人次,线上线下受理个案咨询 超过900例,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定目标。我们 着力打造的“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 位一体全链条工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以“*家园”为代表的服 务阵地在基层社区和学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成绩的取 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以及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志愿者、社会工作 者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团市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 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青少 年心理健康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亟待破解的难题。从 全国范围来看,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 异常发生率达到了15.6%。这并非一个遥远的数字,而是我们身 边可能正在发生的现实。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加速,学业竞争的 白热化,以及数字时代的深刻影响,青少年群体所承受的心理 压力前所未有。我们的工作与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心 理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而言,问题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发展不均衡。部分县区思想认识 到位,资源整合有力,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也有个别地方 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工作停留在发通知、报材料的层 面,缺乏深入基层、触及心灵的实际行动。二是阵地效能未充 分发挥。我们投入资源建设了一批“*家园”服务阵地,但“建 设是基础、使用是关键”。有的阵地存在“建而不用”“用而 不活”的问题,开放时间不固定,活动策划不吸引人,导致对 青少年的实际吸引力和服务粘性不足。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水 平有待提升。我们的志愿者队伍规模不小,但服务质量和业务 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招募、培训、督导、考核 与激励机制,特别是如何实现动态管理,及时清退表现不佳或 配合度不高的人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四是服务模式的 精准性不够。目前我们的服务多以普惠性、广覆盖的科普活动 为主,这非常必要,但对于像留守儿童、新就业群体家庭子 女、流动儿童以及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等重点青少年群 体,我们缺乏足够精细化、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和帮扶模式。这 些问题,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中必须着力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二、深化认识,聚焦问题,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 工作的核心要求 做好新时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我们不能满足于常规动 作,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在工作方法上再聚焦,牢牢把 握其核心要义。 第一,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铸魂工程”来抓。青少年 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是 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一个心理阳光、人格健全的青少年,才 能更好地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开展心理 健康服务,不仅仅是处理情绪问题、化解心理危机,更深层次 的,是在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坚韧不拔的 意志品质,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这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 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各级团组织必须从这个 政治高度来审视和推动工作,确保我们的服务始终沿着正确的 方向前进。 第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协同共育的“生态系 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家庭、学校、社会、朋 辈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绝非共青 团一家之事,也非任何单一部门能够独立完成。我们必须摒 弃“单打独斗”的思维,主动扮演好“链接者”和“协调 者”的角色。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共青团、教 育、卫健、民政、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协同,家庭、学校、社 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要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家庭教 育指导、学校日常管理、社区治理服务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全 方位、立体化、无缝隙的关爱保护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支持性的“心理生态环境”。 第三,必须坚持专业引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 服务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我们不能仅凭热情和 爱心,更要依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随着工作的深入,服务对 象的需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