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专
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专题会
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
战,系统梳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就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再
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同志已经通报了 2025 年以来全
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情况,数据详实,问题点得准,提出的建
议也很有针对性。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挑战,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
责任感和紧迫感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
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近年
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履职尽责、
攻坚克难,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
是通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市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
到了显著提升,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全
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2023 年,我市完
成食品抽检超过 1.35 万批次,合格率达到 98.5%,这些成绩的取
得,是全系统同志们辛勤付出的结果。
但是,成绩面前,更需保持清醒和冷静。必须深刻认识到,
食品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容不得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进入
2025 年,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全面恢复和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
食品产业的新业态、新风险不断涌现,给我们的监管工作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家层面看,今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
市场监管总局密集发布了包括《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在内的
50 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多项修改单并就《中华人民共和国
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食品安全监管正
在进入一个法制更健全、标准更严格、要求更高的新阶段。国务
院食安办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
管的意见》,更是对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提出了系统性的
监管要求。反观我市,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隐患依然不容忽
视。从今年以来的监督抽检数据看,问题依然突出。综合今年第
3 期、第 9 期、第 10 期等几轮市级监督抽检通告的数据,我们
累计已抽检各类食品超过 4300 批次,检出不合格产品超过 110
批次。这些不合格产品集中暴露了几个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顽
固问题:第一,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问题屡禁不止。在多期抽
检中,防腐剂、甜味剂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都是发现的主要问
题之一这说明部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诚信守法经
营的理念尚未真正树立。第二,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
这暴露出我市在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
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全链条监管的闭环尚未完全形成。第三,微
生物污染问题构成潜在威胁。特别是在餐饮、散装食品等环节,
微生物污染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回顾历史数据,2014
至 2023 年间我市发生的 151 起因食用皮蛋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
发事件,其病原体主要是沙门氏菌,这给我们敲响了长期的警钟。
虽然这是历史数据,但它深刻揭示了我市特定食品种类和特定消
费习惯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在 2025 年的今天依然不
能掉以轻心。第四,品质指标不达标问题反映出生产工艺和质量
控制的不足。部分企业标准执行不严、过程管理松懈,导致产品
质量存在瑕疵,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的存在,说
明我们的监管工作还有盲区、有漏洞,监管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
进一步拓展。面对这些严峻复杂的形势,全系统上下必须把思想
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时放心
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决守住食品安
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
水平
守护食品安全,既要靠雷霆手段的治标之策,更要靠久久为
功的治本之举。下一阶段,要紧紧围绕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
“四个体系”建设上持续用力,推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
新台阶。
(一)压实“四个责任”,构建严密高效的责任体系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构建起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
责任链条。要坚决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将责任的压力层层
传导下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一要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
任。各县(市、区)、园区局的“一把手”是本区域食品安全的
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要将食品安
全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绩效考核,确保组
织领导到位、政策支持到位、经费保障到位、能力建设到位。要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区域性、系统性
风险,及时解决监管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要全面落实部门监管
责任。市场监管部门作为主力军,要切实履行好综合协调、监督
执法的核心职责。同时,要加强与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公安、
教育等部门的协作联动。要建立常态化的信息通报、联合执法、
案件移送机制,特别是在食用农产品源头污染治理、餐厨废弃物
规范处置、食源性疾病溯源调查、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打击等方面,
要实现信息互通、力量互补,形成监管的“一盘棋”格局,彻底
消除监管盲区和真空地带。三要推动行业主管责任落地见效。教
育、民政、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
的原则,切实负起对学校食堂、养老机构、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
领域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要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相
关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行
业内部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四要持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要督促全市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
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全面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
建立并有效运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要引导
企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
追、责任可究。对于屡次出现问题的企业,要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
度,实施联合惩戒,让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倒逼企业不敢、
不能、不想违法。
(二)强化风险导向,健全科学灵敏的预警机制
当前,食品安全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传统的被动式、运动式监管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将监
管的关口前移,从“被动应付”向“主动预防”转变,下好防范
化解风险的“先手棋”。一要提升风险监测的精准性。要科学规
划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加大对重点区域、重
点品种、重点项目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抽检频次和覆盖
面。要特别关注农兽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