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共绘“十五五”新蓝图 ......46
15.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 书写“十五五”为民答卷 ........49
16.从网络征求意见中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 ..............52
1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让“十五五”规划满载民情 ........55
18.紧扣民情民声民忧 让“十五五”规划与民同行 ........58
19.锚定航向 勇毅笃行 共谱“十五五”新篇 ..................61
20.破译无字书里的民心密码 ..........................................64
21.清廉、实干、为民 护航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66
22.让“十五五”规划为民、利民、惠民 ..........................69
23.往需处解 向高处领 共筑非公经济广阔天地 ..........73
24.小事不小视 共书“人民至上”知行答卷 ....................76
25.扬帆正当时 在新征程上绘就“十五五”宏图 ............79
26.以民为本 共绘“十五五”发展蓝图 ............................82
27.以人民为中心 为“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85
28.以网络为桥 让群众期盼汇入“十五五”蓝图 ............88
29.用心、用力、用情 书写“十五五”为民答卷 ............91
30.在“十五五”规划中将“人民”置顶 ...............................94
31.在“指尖”听民声 于“云端”聚民智 .............................97
32.在“置顶”民生中让“十五五”规划与民同行 ...............99
33.在回望与展望中探寻“五年规划”的奋斗脉络 ........102
34.在问计为民中书写“十五五”民生新篇 ....................105
35.攥指成拳决胜“十四五”铆足干劲挥毫写新章 ........108
“点上发力”让“十五五”发展有“度”可循
7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决定今年 10 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
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
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
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的参与者、见证
者、建设者,当立足信念基本点、紧扣创新关键点、站稳人民
落脚点,接续奋进、接招破局、接力付出,让“十五五”发展
行有准度、跑有速度、干有温度。
立足信念基本点,攻坚克难、接续奋进,让“十五五”发
展行有准度。“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
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攥指成拳、攻坚克难、接
续奋进,闯了一关又一关、夺了一隘又一隘,丰硕的成果有目
共睹,绘就的蓝图提振精神。从经济总量突破 134 万亿呈阶梯
式增长,到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 11 位创历史新高,从脱贫攻
坚实现脱贫奔小康,到高铁运营里程突破 4.2 万公里构筑“八
纵八横”的出行网……这背后,是党的领导下共产党员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的顽强拼搏,是不舍昼夜、你追我赶的接续奋
斗。站在“十五五”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最紧要的一
条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面对纷繁复杂的环
境、风险挑战的冲击、糖衣炮弹的诱惑,要始终坚守政治定
力、战略定力,将对党忠诚作为最坚定的信仰,高举党的领导
伟大旗帜,自觉同党中央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不打折
扣、不搞变通、不搞选择性地执行党中央对于“十五五”规划
编制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也抓关
键主体、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领
导核心作用,确保“十五五”发展始终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锚定的方向和主题前进。
紧扣创新关键点,变中求进、接招破局,让“十五五”发
展跑有速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
机的源泉。回首“十四五”,无论是“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
样,还是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无论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还是智慧交通便捷群众出行……创新的“词眼”贯彻始终、随
处感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全球
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国内改革深复杂,“十五
五”注定是一个负重前行、变中求进的过程。而这场“时代考
卷”正在拷问党员干部:如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
合?如何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如何抢占新一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