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贯
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代表:
受镇人民政府委托,现将 XX 镇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乡村振兴促进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贯彻执行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于 2021 年 6 月 1 日正
式施行以来,XX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实施乡村振兴
促进法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治保障,紧紧围绕产业振
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
坚持依法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体
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
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部门协调配合的工
作机制。制定《XX 镇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
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镇村两级责
任体系,镇政府与各村(社区)签订乡村振兴目标责任书,将乡
村振兴工作纳入村级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各包村干部定期深入联
系村指导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建
立乡村振兴工作月调度、季总结、年考核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
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乡村振兴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
报、实施、验收全过程管理。
(二)深入学习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一是抓好学习培
训。将乡村振兴促进法纳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组
织镇村干部深入学习法律条文。举办乡村振兴促进法专题培训班
3 期,培训镇村干部 150 余人次,提升依法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水平。二是广泛宣传普及。利用村民大会、农民夜校、新时代文
明实践站等平台,深入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制作宣传展板 12
块,发放宣传资料 5000 余份,在全镇形成学法、知法、守法、
用法的良好氛围。三是注重示范引领。选树乡村振兴先进典型,
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各村参观学习先进村发展经验,激
发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认真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
产业发展的规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2.3 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到 9200 吨,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特色种植业 3500
亩,其中优质水稻 1800 亩、蔬菜大棚 600 亩、经果林 1100 亩。
建成标准化养殖场 8 个,年出栏生猪 1.2 万头、肉牛 800 头、家
禽 6 万只。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全镇培育农民
专业合作社 32 家、家庭农场 23 家、种植大户 45 户,土地流转
面积达到 8600 亩,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引进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 2 家,带动农户 1200 余户。三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初见成效。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 4 家,年加工能力达到 2
万吨。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 3 个,年接待游客 8 万余人次,实现
旅游收入 450 万元。电商服务站点覆盖 12 个村,农产品网上销
售额达到 680 万元。
(二)人才支撑得到新加强。深入实施人才兴农战略,为乡
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一是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开展新型职
业农民培训 8 期,培训农民 320 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 60 户,
农村实用人才 150 人。选派 8 名村干部参加县级以上培训,提升
村级组织带头人素质能力。二是人才引进工作取得进展。引进农
业技术人才 3 名,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大学生返
乡创业,2 名大学毕业生回乡发展电商和特色养殖。建立人才服
务保障机制,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三是科技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
请农技专家到村开展技术指导。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 个,推
广新品种、新技术 8 项,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5%。
(三)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引领,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
完善。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12 个,农家书屋 15 个,文体活动
广场 8 个。配备文化活动器材 120 套,藏书 2.8 万册,基本满足
群众文化需求。二是文明乡风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评选文明家庭 180 户、道德模范 15 人。修
订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
陋习,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三是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加
大。挖掘整理本地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统村落 1 个、历史文物
古迹 3 处。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 8 场次,传承发展特色文化。
(四)生态建设实现新提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深入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农村改厕 520 户,改厕率
达到 85%。建成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实施生活污水治理项目,8 个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二是
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480 亩,森林覆盖率
达到 48.5%。开展河湖清理整治行动,清理河道 15 公里,水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建设生态护坡 2.3 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00
亩。三是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
使用量减少 12%。开展农药减量行动,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
到 60%。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15%。
(五)组织建设获得新进步。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升乡村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