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 XX 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 XX 区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实
地察看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平台和企业,刚才又听取了区里和相
关部门的汇报,总体感觉很受启发、备受鼓舞。大家围绕“大力
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注入强劲动能”这个主题,谈认识、讲思路、提建议,讲得都很好。
这既是一次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也是一次聚焦发展的现场办公
会。下面,我结合今天的调研情况和大家的发言,讲几点意见。
今天我们看的三个点——XX 公司的 XX 园区、XX 实验室、
XX 电商直播基地,分别代表了科技创新的领军力量、战略科技力
量的硬核支撑和新兴业态的蓬勃生机。在 XX 公司,我们看到了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如何与我们这座城市深度融合,其
XX 园区不仅是业务的承载地,更成为了我们发展人工智能、根技
术等前沿产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大
项目上的合作,正在不断提升我们城市的产业能级和区域辐射力。
在 XX 实验室,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电池
等一系列前沿科技研发成果,充分展示了我们强化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的决心与实力,让我们看到了打造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加
速器”和“动力源”的现实可能。在 XX 电商直播基地,我们直
观感受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巨大变革,“直播带货”这一新业态,
正在为我们的特色产品打开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成为拉动经济、
改变生活的大引擎。
这三个点,是我市乃至 XX 区近年来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四新”经济的一个缩影。实践证明,抓
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XX 区作为我市科技创新的
主阵地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地位举足轻重,责任也同样重大。面
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和高度的自觉,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更为核心的
位置,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四新”经济发展壮大,为 XX 市
在全面振兴中实现新突破提供硬核支撑。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培育“四新”经济是赢得发展主动
权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以人工
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
在重塑全球经济版图和产业格局。谁能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对于 XX 市这样一座以传统工业为基
底的城市而言,推动全面振兴,绝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唯一的出
路、最大的潜力就在于创新。
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
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四新”经济,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是实现经济结
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更是我们补齐发展短
板、重塑竞争优势、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迫切需要。
市委、市政府对此有明确部署。就在今年 7 月,我们正式印
发实施了《XX 市新发展阶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措
施》,推出了涵盖创新全链条的 27 项重磅举措,就是要以超常规的
力度,优化政策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全力建设“创新 XX”。我们还
审议通过了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科技型企业增长率的“两
率提升”方案,市科技局已经组织了多场培训,储备了 800 家重点
培育企业,完成了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的
强烈信号就是:XX 市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XX
区作为全市的“创新高地”,必须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切实扛起
主体责任,勇当培育“四新”经济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二、聚焦重点,加快构建具有 XX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四新”经济,不能“大水漫灌”,必须精准发力、聚焦
重点。要立足我市的产业基础、科教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以项
目为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聚链成
群、集群成势”的良好态势。
第一,要全力筑牢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是“四
新”经济的源头活水。我们必须把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
重,加快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XX实验室这样的重大创新平台,
是我们的“国之重器”,必须给予最高优先级的支持。相关地区
和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在政策资金、人才培养、场景应用等方
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其实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同
时,要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及医疗
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平
台加强与本地企业、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打通从基础研究、应
用研究到产业化的通道,加快推动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
产线”,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我们正在建设
的 XX 深部工程物理模拟设施项目、XX 材料多维成像分析测试
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为我们集聚更多顶尖人才、
产出更多原创成果提供强大助力。
第二,要着力壮大产业集群的“关键载体”。单个企业的创新
是“点”,产业集群的创新是“面”。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延链补链
强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