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市审计整改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审计整改工作部署会
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
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审计整改工作专题会议的部署要求,
通报 2024 年度中央和省级预算执行以及其他财政支出审计查出
的问题,对下一阶段全市的审计整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系统安
排。刚才,XX 同志通报了具体情况,问题点得准,分析得也透
彻,各单位要认真对照、深刻反思。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审计整改的极端重要性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利剑”和“尖兵”。抓好审计整改工
作,绝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经济工作,而是一项必须
不折不扣完成的严肃政治任务。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抓好审计整改是践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强调,审计机关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
贯耳”,审计查出的问题,要“一竿子插到底”。党中央的决策部
署指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审计报告所反映的问题,
表面上看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具体业务问题,但根子上反映的是
一些部门和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
政府工作部署上是否存在偏差、是否存在梗阻。因此,能否以
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抓好整改,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
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直接检验,是衡量是否做到
对党忠诚、是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标尺。各地区、各
部门必须从这个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
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
第二,抓好审计整改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突破口。审计整
改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制度、提升
治理的过程。审计揭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面镜子,不仅照见
了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更深层次地暴露了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和
漏洞。如果仅仅就事论事、头痛医头,那么同样的问题很可能在
不同时间、不同领域反复出现。只有把审计整改作为改进工作、
完善治理的有利契机,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管理缺陷和制度根源,
才能真正做到“审计一点、规范一域”。通过高质量的整改,可
以倒逼预算管理改革深化、倒逼财政资金使用提质增效、倒逼重
大政策落地落实,从而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的持续提升。
第三,抓好审计整改是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保障。当前,
我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发展的任务异常艰
巨,可用的财力十分有限。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紧要处。
审计发现的资金闲置、项目迟滞、效益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
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拖累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做好审计
整改“下半篇文章”,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把沉淀的资金
盘活,把低效的资产用好,把偏离的航向校准,确保市委、市政
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宝贵的财政资金和公
共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这对于稳定
经济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都具有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
二、正视问题差距,精准把握审计整改的主攻方向
从刚才通报的情况看,2024 年度的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
效,为我们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审计
也揭示出我市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
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并作为我们下一步整改的主攻方向。
一是在财政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上有待加强。预算的严肃性
和权威性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石。审计发现,部分单位预算编制
的前瞻性、科学性、精细化程度不够,存在年初预算“大水漫
灌”、年中频繁调剂的现象,导致预算执行与实际需求脱节。一
些重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截至审计时,部分专项资金下达
进度慢于时序要求超过 20 个百分点,造成资金在财政部门或预
算单位账上长期“趴窝”。个别单位还存在无预算、超预算安排
支出的情况,预算的“铁笼子”扎得还不够紧,财经纪律的“高
压线”带电不足。
二是在重点领域资金项目的监管效能上有待提升。市委、市
政府每年都集中财力投向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
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但审计发现,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存在
“重分配、轻管理、弱绩效”的问题。例如,有的乡村振兴衔接
资金拨付不及时,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有的 XX 片区基础设
施建设项目,因前期论证不充分、征地拆迁等问题协调不力,导
致项目长期“晒太阳”,数千万元资金效益未能发挥。这些问题
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的
实施效果。
三是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闭环链条上有待贯通。花钱必
问效、无效必问责。虽然我市已初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但
审计反映出,“事前评估不扎实、事中监控走过场、事后评价不
较真”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在申报项目时,绩效目标设置
宽泛、量化指标缺失,难以衡量、无法考核。绩效自评工作流于
形式,评价结果与实际效果关联度不高,“重支出、轻结果”的
惯性思维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资金支出去了,但效果怎么样、目
标实现了没有,缺乏一个客观、刚性的评价闭环。
四是在资产采购等基础管理的制度漏洞上有待堵塞。国有资
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政府采购是规范财政支出的重要手段。
审计发现,一些单位对存量资产底数不清、账实不符,部分房产、
设备等资产长期闲置,未得到有效盘活和利用,造成国有资产的
“隐形流失”。在政府采购方面,规避公开招标、采购程序不规
范、履约验收不严格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基础管理领域的薄
弱环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