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党员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过道德的重
要性。那么,什么是道德呢?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
准则和规范,一般包括思想追求、价值取向、为人品行、气节操
守等,是内心无形的“法律”。道德与法律相比没有强制力,但
要求却更高,法律允许的不一定是道德的,但违反法律的都是不
道德的。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时期,面对一些世风日
下、道德滑坡的现象,社会上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党
员更应该成为社会上道德的引领者,对加强道德修养有更高的标
准、更严的要求,尤其在全党全国上下正风反腐进入攻坚期,强
调加强道德修养,尤为迫切而重要。对此,我想与大家一起交流
几点认识与思考。
第一个问题,充分认清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道德,是深藏在人性中最耀眼的宝石。不论什么时代、什么
民族、什么阶层,都对道德极为尊崇。司马光讲:“聪察强毅之
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莎士比亚讲:“道德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它可以使一个凡人成
为不朽的神明。”道德之于个人、社会、国家、民族都极其重要,
我们可以从历史与现实、做人与做事等多个角度来认识加强道德
修养的重要意义。
加强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中国文化的核
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厚重的道德传承史。
道德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道与德是
两个概念,道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德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做
事。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苟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我们的先贤在几千年道德实践中先后总结
提出三德(正直、刚克、柔克)、六德(智、信、圣、仁、义、忠)、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九德(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
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等道德规范,
还总结提出了四维(礼义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父子有
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十义(父慈、
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
道德观念。从炎黄伏到尧舜禹,到春秋战国,再到后来的宋元明
清,经过不断积累沉淀,逐步形成了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主要内
容,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兼容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之
长的道德体系。虽然有些道德规范是为当时统治阶级服务的,有
不少糟粕应该批判,但更多的则是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数
千年来,上至君王圣贤,下到黎民百姓,都传承着厚德载物、克
己自省的修身之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德,敬业乐群、
公而忘私的奉献之德,自强不息、艰苦朴素的奋斗之德,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的律己之德,等等。这些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蕴含
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体现对真善美的共同呼唤和追求,虽历尽千
秋仍不衰,世世代代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
和平建设时期,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随着时代
的发展丰富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共产党人
道德观。从“五讲四美”“四有新人”,到“八荣八耻”,再到“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因一直流淌
在我们的血液里,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
它传承好、发扬好,决不能让祖先的精神衣钵在我们手里淡漠遗
失。
加强道德修养是立身做人的根本前提。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
人,遵守道德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基,也是维系人与人交往关
系的无形“契约”。刘备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训是“惟贤惟德,
能服于人”,汉代科学家张衡把“德之不崇”视作人生最大的不
幸,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把美德比作人生的“第二个太阳”。德为
人之帅,立人先立德,一个无德之人即使再有才能也会被历史所
唾弃。春秋时期晋国大将智申,喜爱仪表堂堂、武功高强、能言
善辩的儿子智瑶,而不喜欢仁心宅厚的儿子智宵,决定传位给智
瑶。当时族人智果反对,认为智瑶“心狠”而“不仁”,能干而
无德,道德品质不如智宵,传位于他会遭灭门之灾。后来智瑶继
位后,率兵伐齐、伐魏、伐韩,水灌晋阳后,赵国联合魏、韩反
了智氏家族,智果因隐姓埋名逃过一劫。《资治通鉴》第一卷开
篇就讲的这事,司马光总结他的教训是“才能胜过了德行”(司
马光论德才关系)。鲁迅弟弟周作人曾被称为民国散文第一家,
是一个跟他哥哥鲁迅一样的大才子,可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
人,却因道德的卑劣被世人所不耻。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
侵略,周作人拒不在《救国宣言》上签字;“七·七”事变后,
北京大学撤离北平,周又拒不离开;后来,还欣然接受日本人邀
请,出任伪华北政府教育总署督办,跟随汪精卫伪政府访问日本、
伪满洲国,发表演讲和讲话,慰问日本伤兵,甚至大言不惭地讲,
“就是死了很多文天祥也于事何补呢,我不希望中国再出文天
祥。”与鲁迅同为才子却在历史上荣辱两重天。可以说:道德是
一个人的灵魂,有德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
无德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但日有所亏。
加强道德修养是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古人把修身放在齐家
治国平天下前面,足见道德是做事的基础、成事的资本。央视热
播的一个节目叫《朗读者》,第一期节目里,联想集团董事会主
席柳传志在谈及人生失意的时候,父亲的一句话影响了他一辈子,
“只要你做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都是我的好孩
子。”正是秉承这样的道德信念,柳传志历经种种艰辛,一手缔
造了“联想帝国”。明初文学家宋濂,小时候勤奋好学,但家境
贫寒,无钱买书,于是向老师求借。老师开始怕宋濂只借不还,
拒绝了他。宋濂苦苦请求,承诺一定如期归还,老师这才答应借
书。有一次,宋濂借到一本好书,还期到时适逢天降大雪,宋濂
的母亲劝他等天晴了再还,但宋濂还是顶着风雪上路了。老师被
宋濂的诚实守信所感动,认为这孩子必有大出息,就将家中藏书
全部借给他读。后来,宋濂果然成了文学大家,被朱元璋称为
“开国文臣之首”。《百万富翁的智慧》一书,对美国 1300 名百
万富翁进行调查,在谈到为什么成功时,几乎没有一个人把成功
归于才华,而更多地归功于勤奋、诚实、有自我约束力、善于与
人相处,等等。无数鲜活生动的事例证明,优良的品德可以凝聚
人心、可以创造财富、可以弥补才能上的不足,靠聪明圆滑可能
会得意一时,但真正支撑事业长久的,绝对是道德这块金字招牌。
加强道德修养是纯净风气的迫切需要。从社会风气讲,近年
来,像黑心棉、毒奶粉、毒胶囊等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暴露
一些人良心缺失;像医疗欺诈的“魏则西事件”,暴露一些人利
欲熏心;像见死不救的“小悦悦事件”,暴露一些人人性冷漠;
像高调宣称“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
的马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