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反
复性和顽固性 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同志们: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形象、人心
向背和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
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深刻指出了作风建设具有反复性和
顽固性的鲜明特征。今天,我们围绕 “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
反复性和顽固性,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这一主题开展党课学
习,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厘清认识、统一思想,以坚定的
决心和务实的行动,持续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要准确把握作风建设反复性和顽固性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 “得罪
千百人、不负十四亿” 的使命担当,直面党内存在的作风问
题,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
败斗争,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我们必须
清醒看到,作风问题具有很强的反复性和顽固性,一些老问题
改头换面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又不断滋生。
一是 “四风” 问题的隐形变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
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并未彻底绝迹,而是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
在。比如,形式主义方面,有的地方贯彻上级决策部署 “上下
一般粗”,满足于开会议、发文件,缺乏结合实际的具体举
措,“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的现象依然存
在;有的干部调研 “走马观花”,提前踩点、预设路线,听不
到真实声音、看不到实际问题,调研报告沦为 “纸上文章”。
官僚主义方面,有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推绕拖”,“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 的情况仍有发
生;有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协作不畅,遇事相互推诿,导致
工作效率低下。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有的干部贪图安
逸,追求物质享受,违规接受宴请、出入私人会所,借婚丧嫁
娶之机大操大办、收敛钱财;有的地方和单位铺张浪费现象抬
头,公务接待超标准、办公用房超面积等问题屡禁不止。
二是作风问题的 “反弹回潮”。每当重要节点或高压态势
有所缓解,一些作风问题就容易死灰复燃。比如,每逢节假
日,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车私用等问题就会出现反弹迹
象;在一些地方,经过整治的 “文山会海” 问题,一段时间
后又会卷土重来,文件多、会议多、检查多的情况让基层干部
不堪重负。这种 “按下葫芦浮起瓢” 的现象,充分体现了作
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是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的交织渗透。作风问题是腐败滋生
的温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作风问题,若不及时纠正,很容易
演变成腐败问题。比如,有的干部从接受一顿饭、一条烟开
始,逐渐放松警惕,最终陷入腐败的泥潭;有的地方和单位存
在的 “小圈子”“小团伙”,不仅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作风,还可能引发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作风问题
与腐败问题相互交织,使得作风建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要深刻剖析作风建设反复性和顽固性的成因
作风建设之所以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并非偶然,而是由多
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深刻剖析其成因,才能找准破解
难题的关键,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一)从思想根源来看,理想信念动摇是作风问题反复的根
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
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
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作风问
题,根本上是因为理想信念滑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
现偏差。他们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忽视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利
益,追求个人享乐、特权待遇,从而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滋生蔓延。同时,一些党员干
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作风问题 “小事一桩”,不会被发
现,或者觉得 “法不责众”,在高压态势下仍敢顶风违纪,这
也使得作风问题难以彻底根治。
(二)从制度层面来看,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是作风问
题顽固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关于作风建设
的制度规定,如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公务接待管理办
法、公车使用管理规定等,但部分制度还存在漏洞和短板。比
如,一些制度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
施,导致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把握;有的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
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惩处力度不够,使得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不强。此外,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 “打折
扣、搞变通” 的情况,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 “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纵容,这进一步助长了不良风气的
蔓延。
(三)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