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高层管理人员
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我们小组的代表,在这里和大家作一个
学习分享。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心里是有点“忐
忑”的。我们组里既有经验丰富、高我好几个级别的领导,也
有来自兄弟单位的业务专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轮不到我
来“班门弄斧”。后来我想,大家推选我,可能是看我比较年
轻,“抗压能力”强一些,能顶住这个压力,当然,这只是句
玩笑话。我知道,这其实是小组各位领导、前辈和同事们对我
的信任、鼓励和鞭策。
这几天的培训,强度很大,内容很“解渴”,用三个词来形
容我的感受,就是“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深受启发”。八场
讲座,八位专家,从党性修养到宏观经济,从历史经纬到情绪
管理,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立体、丰富的知识框架和能力谱系。
我们小组在讨论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作为集团的中
高层管理人员,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爬坡过坎”阶段,既
需要向内修炼“心法”,也需要向外磨砺“打法”。因此,我
想把我们小组的所思所悟,提炼成一个主题与大家交流,那就
是: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奋力打造担当作为的“国企铁
军”。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向内求索,在思想
淬炼中筑牢“压舱石”;二是向外而行,在实干担当中勇
当“排头兵”。
一、向内求索,在思想淬炼中筑牢“压舱石”
这次培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是关于我们内心世界建设
的,比如正确的“三观”、严明的纪律、强大的心脏和深刻的
历史观。我们认为,这是成为一名优秀国企管理者的根本,是
决定我们能走多远、走多稳的“压舱石”。
(一)校准“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解决“为谁
干”的根本问题。第一讲就开宗明义,为我们系统讲解了权力
观、政绩观、事业观。这“三观”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我们
每天工作的原点和航标。作为*区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及
运营的总平台公司,我们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
力,管理着数以亿计的资产。这个权是哪里来的?是党和人民
赋予的。我们该为谁创造政绩?答案是为人民造福。结合集团
的实际,我们感触尤深。集团承担的全域土地一级开发、城中
村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而且往
往涉及复杂的群众工作。如果我们政绩观错位,急功近利,就
可能追求短期效益,搞一些“面子工程”,而忽视了那些打基
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里子工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
我们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
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带领群众打淤坝,一次
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最终建成,为当地百姓带来了
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集团正在推进的*片区城中村改造项
目,投资巨大,涉及数千户居民的搬迁安置,这就是我们这个
时代的“淤地坝”。建好它,就是我们最大的政绩。我过去有
幸负责过近两万套公租房和人才房的运营管理,每天面对的就
是最基层的群众。他们的一个下水道堵塞问题、一次邻里纠
纷,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他们而言,就是天大的
事。只有把这些事办好了,才能真正体会到“权为民所用,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分量。
(二)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划清“不能干”的纪
律红线。王强教授的讲座,用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给我们敲响
了警钟。特别是他提到的政绩观错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等
问题,在我们这个行业领域,风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土地开
发、工程建设、资产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和
考验。作为集团党委办公室的一员,我深知党建工作和干部管
理的重要性。严明的纪律,是我们这支队伍保持战斗力、纯洁
性的生命线。集团党委近年来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各
类警示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家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这次培训
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更要在日常
工作和生活的“小事小节”上守住底线。网络不是法外之
地,朋友圈也不能随心所欲,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企
干部的形象。只有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我们才能在复杂
的环境中站得稳、行得正。
(三)修炼“情绪管理、个人弹性”,增强“怎么扛”的身
心韧性。这次培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课程,是关于心脏科
学与情绪管理的。坦白说,我们作为中高层管理者,压力确实
非常大。上有集团的战略部署和业绩指标,下有部门的繁杂事
务和员工期待,外有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协作单位,内有家庭的
责任和义务。如何在高压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身心健
康,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课程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察
觉,识别并干预过度的压力反应。这不仅是为了个人健康,更
是为了提升工作绩效。一个情绪稳定、充满弹性的领导者,才
能带领团队穿越风雨。回想我们正在推进的几个重点项目,哪
个不是困难重重、压力如山?如果没有一颗“大心脏”,没有
强大的心理弹性,很难想象如何坚持下来。而“一个旅顺
口,半部近代史”的现场教学,则从另一个维度给了我们强大
的精神力量。站在东鸡冠山北堡垒的废墟上,触摸着百年前的
弹坑,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锥心之痛。我们
今天在*区的每一寸土地上精耕细作,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人
居环境,正是为了让那段屈辱的历史永不重演,为了让我们脚
下的这片土地更加繁荣、更加安宁。这种源自历史深处的使命
感,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压力和困难最磅礴的力量源泉。
二、向外而行,在实干担当中勇当“排头兵”
如果说“向内求索”是强健我们的“内功”,那么“向外而
行”就是要把内功转化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实招”。这
次培训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和宏大的“作战
图”。
(一)洞悉“宏观大势、国际环境”,提升“谋全局”的战
略视野。
杨老师和另一位专家的讲座,把我们的视野从集团的“一亩
三分地”拉到了“十五五”规划的宏阔蓝图和风云变幻的国际
格局中。美国对华的“脱钩断链”、全球关税战、新一轮科技
革命,这些看似遥远的宏大叙事,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比
如,建筑材料的成本、智慧城市建设中核心技术的应用、绿色
低碳建筑新材料的引进,都深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
是,我们要学会在国家战略的大棋盘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集团
作为*区的“总平台公司”,我们的发展战略必须与国家和区域
的“十五五”规划同频共振。国家强调扩大内需、推动高水平
对外开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些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
们正在大力推进的集租地建设,正是为了落实“租购并举”的
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