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个人
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和本次专题民主生
活会要求,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
工作实际,聚焦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深入查摆自身在生态环境保
护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并明确了今后的
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
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的深度和转化率不足。虽然能够通过党委(党
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个人自学等方式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但有时满足于“学过了”“记下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还有
差距。比如,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上存在
片面性,未能深刻领会其蕴含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
辩证统一的科学内涵。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将其完全转化为谋划
本地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推动绿色转型的坚定行动。对本地作为
XX地区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组成部分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
未能时时站在国家生态安全大局上思考和部署工作,导致在抓具
体环保工作时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二是学用结合不够紧密,指导实践存在短板。在将先进生态
理念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和成效方面,思考得不深、谋划得不远。
比如,对于督察组指出的《XX 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
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中 6 个重点项目未能如期完成的问题,我作
为地方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反映出我在推动重大生态
工程项目时,虽然在会议上多次强调,但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
难点问题跟进研究不够,督促检查力度不足,特别是对北部山区小
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 9.5 万亩植被恢复这一艰巨任务,未能投入
足够精力去协调解决,导致工作滞后,没有把宏伟蓝图真正落到实
处。
(二)在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加快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
一是绿色发展理念树得不牢,统筹发展与保护的能力有待加
强。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时,有时
会出现“先发展、后治理”的惯性思维,对一些可能带来短期经
济效益但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把关不严。比如,督察发现的 XX
公司违法侵占 210 余亩草原用于工程建设、XX 旅游区侵占 95
亩草原用于项目开发等问题,暴露出我在项目审批和监管环节,对
生态保护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绷得不够紧,未能坚决
地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行为说“不”,在一定程度上默许
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决心不够坚定。推动传统产业
绿色升级、培育壮大环保产业的步伐还不够快。比如,对于矿产
资源开发领域的生态恢复问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
法》有明确规定,但我对企业的监管存在“重开采、轻治理”的
倾向。XX 市 XX 矿石开采公司应于 2017 年底前完成的草原植
被恢复任务,至今仍有 60 亩基本无植被,甚至堆存大量石料,这充
分说明我对矿山企业履行生态修复主体责任的监督严重缺位。
对 XX 旗 XX 矿业等 5 家企业未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要求的问
题,尽管有关检查已经发现,但我后续的跟踪督办不力,导致植树
种草进展迟缓,绿色转型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
(三)在牢记“国之大者”,心系人民群众,坚决扛起生态文明
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方面
一是政治站位不够高,对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认识有偏
差。未能将本地的草原、林地保护工作完全置于国家生态安全大
局中去考量,有时将其视为一般性的地方工作。XX 草原和 XX 沙
地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是构筑 XX 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然
而,辖区内发生了超过 3600 亩的违法开垦草原和多起毁林事件,
特别是 XX 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在 XX 沙地腹地采伐林木 920 余亩
后未按规定更新造林,这些行为直接削弱了区域生态功能,损害了
国家生态安全。这表明我作为地方主要负责同志之一,对“国之
大者”心中无数,未能坚决扛起守护这片碧绿、这片蔚蓝、这份
纯净的政治责任。
二是整改工作存在形式主义,解决群众身边生态问题不彻底。
在对待上级通报和督察指出的问题时,有时满足于“纸面整改”
“开会整改”,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和较真碰硬的精神。比如,XX
区XX镇毁林 40余亩的问题,虽然上报已完成整改并验收销号,但
督察组现场核查时发现复种树木大量干枯死亡。这一问题性质恶
劣,是典型的“假整改”,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我对此负有领
导责任,说明我在审核整改报告、检查整改成效时,作风不实、要
求不严,被下级的表面文章所蒙蔽,没有深入一线去核实真正的效
果,导致问题反复,群众反映强烈。
(四)在树牢法治观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
一是法治意识淡薄,执法监管“宽松软”。对《中华人民共和
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敬
畏之心不足,未能营造“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浓厚氛围。辖
区内之所以出现 XX 公司倾倒建筑垃圾、多地普遍存在违法开垦
草原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日常监管缺失和执法不严。这反映出
我没有将严格依法行政的要求贯彻到生态环境领域,对相关执法
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法律法规成为“稻草人”,未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