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就业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就业工作推进会议,主
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就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
总结今年以来全市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
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全力推动全市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
领导,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
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
重点企业代表、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等。刚才,市人社局、* 县、
* 区分别作了汇报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在就业工作中的
做法、成效和下一步计划,讲的都很实在、很有针对性,我都同
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
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准确把握全市就业工作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市场新挑战,全
市上下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以破解 “就业
难” 与 “招工难” 结构性矛盾为核心,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就
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整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
态势。
从整体数据来看,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万人,完成年度
目标任务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 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
协同发力的结果,也是广大企业积极担当、求职者主动作为的体
现。
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各部门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比如,区通过走访摸排明底数,精准绘制就业 “供需地图”,为
后续的就业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聚焦当地的主导产业,
对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全面走访,梳理出用工需求余人,同时摸排
出劳动力资源余人,并按年龄、技能、就业意愿分类建档,建立
了 “区 - 镇 - 社区” 三级联动机制,每周更新劳动力台账,实
现了企业岗位与求职者技能的精准对接。又如,县积极搭建 “线
上 + 线下” 立体化就业网络,今年以来主办了场大型公益招聘
会,组织余家企业提供近个岗位,吸引余人次参与,现场达成初
步就业意向余人;同时,他们还组织企业走进当地的高校开展专
场招聘会,依托 “三公里” 就业圈平台实时推送岗位信息,有效
破解了信息不对称难题。再如,市高新区加强培训强技能,坚持
“需求导向、产教融合”,通过岗前培训、技能提升、特色培训三
大工程,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他们为当地一家信
息科技公司分三期培训名新员工,课程设计突出实操性,参训人
员结业后考核通过率高达 *%,为企业缩短了员工培养周期。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正确的,措
施是有力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就业工
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就业结构性矛盾
依然突出,部分企业 “招工难” 与部分劳动者 “就业难” 并存;
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技能需求与现有劳动力技能不匹配的问题
日益显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
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正视问题,找准差距,深刻认识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挑
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就业工
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容忽视。只有
找准差距、正视问题,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推动就业工作不断
取得新突破。
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企业层面来看,部分新兴
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但市场上符合要求的求职者相对较少,导致企业 “招工难” 问题
较为突出。例如,我市一家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企业,今
年计划招聘名高级工程师和名熟练技术工人,但经过多次招聘,
目前仍有 *% 的岗位空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进度。从劳
动者层面来看,一些年龄较大、技能单一的劳动者难以适应市场
需求,就业难度较大。据统计,全市登记失业人员中,年龄在岁
以上、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达到%,这部分人员再就
业的成功率相对较低。
二是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就
业服务平台和机制,但在服务的精准性、高效性和覆盖面等方面
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部分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滞后,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企业岗位信息和劳动者求职信息不
能及时有效对接;一些就业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
对就业政策的理解和宣传不到位,不能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专业
的指导和服务。此外,针对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还不够精准,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
帮扶措施。
三是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有待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
者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市的职
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
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开设的培训课
程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学员结业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另
一方面,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操训练不
足,学员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对培训过程的监管
和培训效果的评估机制还不够健全,存在重培训数量、轻培训质
量的现象。
四是企业用工环境有待优化。一些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
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社会保险缴纳
不及时、工作时间过长、劳动报酬偏低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
了劳动者的就业积极性和稳定性,也导致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
才。据市人社局对全市家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劳动合同签订率
仅为%,有 *% 的企业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有 *% 的企
业未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推进下一阶段就业工作
针对当前全市就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