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集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
论述,全面落实 202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
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十四五”
发展战略规划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集团作为国家
重要装备制造基地的战略定位,坚持党对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以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提升产业工
人队伍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主人翁地位为核心,着力破解制
约产业工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
创新型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把集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特种
装备研发制造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改革方向。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产业
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
政治方向前进,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职工成长。尊重产业工人的主体地
位,把满足产业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紧密围绕当前产业工人
队伍在思想引领、技能形成、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
短板与不足,精准施策,务求实效。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除
束缚产业工人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
产业工人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
(三)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到 2028 年底,集团高技能人才占技
能劳动者总数的比例达到 40%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比提
升至 15%以上,打造一支与集团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的现代化产
业工人大军。
二是技能水平显著提升。每年组织不少于 100 个工种的技能
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 65%以上用于一线职
工,实现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产业工人技能轮训全覆盖。
三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数量增长
20%,每年由产业工人主导或参与完成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项目
不少于 300 项,获得国家专利数量年均增长 10%以上。
四是地位待遇稳步提高。健全与技能等级、业绩贡献紧密挂
钩的薪酬分配体系,确保一线产业工人薪酬增幅不低于集团职工
平均增幅。拓宽产业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提高
优秀产业工人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和劳动模范等评选中的
比例。
二、重点任务
(一)筑牢思想根基,强化政治引领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025年 1-8月,全国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2%,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
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超过 14%。面对新形势新
任务,必须将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凝心铸魂,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
课”、班组“微党课”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车间、进班组、
进头脑。将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产业工人深
刻认识自身肩负的时代重任。
二是弘扬三种精神。深入开展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
精神为核心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
年为契机,持续办好“劳模工匠大讲堂”,组织开展职工主题征文、
书画摄影展等活动。依托 XX 红色教育基地、XX 先驱事迹展馆
等内部资源,深入挖掘和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
增强产业工人服务国防、矢志报国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是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利用集团内外部宣传平台,在集团
主干道、生产厂区设立“工匠风采”宣传栏,编撰《XX 精神宣传
册》等系列读物。运营好集团官方网站、微信等新媒体矩阵,通
过短视频、人物专访、事迹报道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劳
模工匠和一线优秀职工的先进事迹,在全集团乃至全社会营造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二)搭建建功平台,激励担当作为
一是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集团重大科研生产任务、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型号产品研制等中心工作,广泛开展主题
鲜明、形式多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以赛促干”,将竞赛内容与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紧密结合,实现竞赛
成果与生产效益的直接转化。健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
激励”五位一体的竞赛长效机制,对在竞赛中涌现的优秀个人和
团队,授予“技术能手”、“创新改善能手”、“青年岗位能手”、
“工人先锋号”等荣誉,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
二是做实创新工作室集群。进一步发挥国家级、XX 自治区
级、XX 市级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辐射
作用。建立工作室年度考核与动态管理机制,明确各工作室在技
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量化指标。全面推行“揭
榜挂帅”制度,将生产线上的技术瓶颈和工艺难题作为课题,面向
全体产业工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