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县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县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 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易地搬迁后续工作 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易地 搬迁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县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推 进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 点工作,推动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融入快、 能致富”全面迈进。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人大、县政 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分管 负责同志,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委、县民政局、县人社局、 县住建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刚才,*镇、*街道、县 人社局、县民政局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经 验做法,也提出了下一步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 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深刻认识做好易地搬迁后续 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易地搬迁后续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 标导向、结果导向,创新实施“三促三转”工作法,在社区 治理、群众融入、就业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 全市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提供了“*县经验”。 从工作成效来看,全县 4 个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累计安置 7451 户 27477 名群众,其中建档立卡 2762 户 10885 人,同 步搬迁 4689 户 16592 人,所有搬迁群众均实现了“住房安 全有保障”的基本目标。通过持续发力,搬迁群众的生活质 量显著提升,2024 年安置社区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搬迁初 期增长 65%,高于全县平均增速 12 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 达到 98.7%,较 2022 年提升 3.2 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说 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为后续工作深入推 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经验做法来看,我们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 作模式。比如,在社区治理方面,构建了“镇(街道)党 (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楼栋)党组织+党员中 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40 个一级网格、445 个二级网格实 现党组织全覆盖,53 起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68 件民情 实事办结到位,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在服务保障方面, 创新推出“惠民食堂”“禾心托管”“四点半课堂”等特色服 务,惠及“一老一小”600 余人次,增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10 处、电动车充电桩 300 个、健身器材 50 套,群众生活便 利性大幅提高。在就业增收方面,通过举办招聘会 6 场、技 能培训班 23 期,帮助 1500 余名群众掌握一技之长,2000 余 名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均增收 3000 元以上,290 余 名群众通过劳务协作实现跨省就业,“就业稳则人心稳”的 局面逐步形成。 从现实意义来看,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是践行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 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 性返贫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县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 期,只有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稳得住、融入快、能致富”, 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 展注入持久动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政治高度、全局角度 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 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后续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动易地搬迁后续工作 提质增效 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既要巩固现有成果,更要破解 新的问题。当前,部分安置社区还存在治理精细化程度不够、 群众融入度不高、就业稳定性不强等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 措施加以解决。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社区治理根基,让搬迁群众 安心扎根。党建引领是做好社区治理的根本保证。要持续深 化“党建+治理”模式,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 化为治理效能,确保搬迁群众“搬进来、留得住”。一是健 全组织体系,夯实治理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四级联动”组 织架构,在现有 40 个一级网格、445 个二级网格基础上,细 化网格管理单元,每个网格配备 1 名专职网格员和 2-3 名兼 职网格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要加强 网格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年底前所有网格党组织均达到“有 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有成效”的“五有”标准。 镇社区要试点推行“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 模式,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一栋楼、每一户群众,力争 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建强干部队伍,提 升治理能力。要持续开展“分类培优、强素提能”专项行动, 年内完成对所有社区“两委”干部的轮训,培训时长不少于 40 学时。要从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 选拔储备后备力量 50 名以上,建立“1 名科级干部+1 名业 务骨干”帮带机制,安排后备力量到信访维稳、应急处置等 一线岗位锻炼。要优化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机制,对 4 个 安置社区的第一书记实行“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调整”,确 保选派人员“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三是创新治理机 制,激发自治活力。要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整合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力量,每月开展 1 次联合执法、 联合服务活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推广“广 场说事”“庭院问政”等议事模式,每季度至少召开 1 次居 民议事会,对社区重大事项、民生实事进行民主协商。要组 建“红袖章”巡逻队、“红马甲”服务队、“红帽子”调解队 等志愿队伍,吸纳不少于 500 名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年 内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 98%以上,民情实事办结率 达到 100%。 (二)优化服务供给,提升生活幸福指数,让搬迁群众 舒心生活。优质服务是促进群众融入的关键抓手。要聚焦群 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让搬 迁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一是完善服务阵地,打造便民 生活圈。要加快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年内实现 4 个安置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500 平方米以上、10 项功能齐 全”标准,整合政务服务、矛盾调解、文化活动等功能,推 行“一站式”办理、“帮代办”服务,年内上门服务不少于 500 人次。要按照“15 分钟生活圈”标准,在安置社区周边 配套建设便利店、药店、菜市场等生活设施,街道社区要重 点推进社区综合超市建设,确保年底前投入运营,解决群众 “买菜远、购物难”问题。二是聚焦“一老一小”,强化精 准服务。要扩大惠民食堂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