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产业创新反内卷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产业创新反内卷工作推进会
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卷”
现状,研究部署以真创新推动产业反“内卷”的具体举措,
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
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发
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企
业代表。刚才,市科技局、*区、*集团分别作了汇报发言,
既分析了当前产业创新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也提出了切实
可行的思路举措,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
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产业“内卷”危害,坚定以真创新破局的
决心
当前,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光伏、锂
电、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的“无人区竞争”日趋激烈,“内
卷”现象也随之凸显,给我市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我
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种“内卷”并非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
而是在缺乏真正创新的情况下出现的阶段性困境,若不及时
破解,将严重制约我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全球产业发展态势来看,“内卷”的本质是在边界锁
定状态下,缺乏真正创新的简单重复。以全球汽车产业为例,
其年销量长期稳定在 8000 万—9000 万辆的区间,当供给持
续增长超过市场需求上限时,带来的不是产业规模的扩张,
而是全产业链利润的大幅挤压。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
全球汽车产业利润率从平均 8.5%下降至 5.2%,部分企业甚
至出现亏损。这一现象在我市汽车产业中也有所体现,去年
我市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3.2%,但利润率却下降了 1.8 个
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
继。
从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内卷”问题在多个领域不
同程度存在。在供给侧,部分行业在需求达到上限后,仍在
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产能扩张。比如我市的光伏产业,
目前全市已有光伏企业 23 家,年产能达到 15GW,但市场需
求仅为 10GW 左右,导致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产品价格较去
年下降了 20%。在需求侧,一些供给恒定的领域,如公务员
岗位、优质教育资源等,由于需求持续增长,竞争成本不断
推高。以我市公务员考试为例,今年报考人数达到 5.2 万人,
较去年增长 15%,而招录岗位仅为 1200 个,平均竞争比例
达到 43:1,部分热门岗位甚至出现了“千里挑一”的局面。
面对产业“内卷”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以真创新
破局的决心。真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模仿或规模扩张,而是
要突破现有边界限制,通过技术突破、模式创新、要素重构
等方式,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市在部分领域的创
新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区的新能源电池研发团
队,经过三年的攻关,成功研发出能量密度达到 350Wh/kg
的固态电池,较传统锂电池提升了 50%,目前已与多家车企
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投产后可新增产值 50 亿元。这一案例
充分证明,只有通过真创新,才能摆脱“内卷”困境,实现
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关键领域突破,构建产业创新反内卷的核心支
撑
要实现产业创新反内卷,必须聚焦关键领域,集中力量
进行突破,构建起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要素保障为支撑、
以产业协同为纽带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我市产业的核心竞
争力。
(一)强化技术创新引领,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技术创新是产业反“内卷”的根本动力,我们要围绕我
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
键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要建立健全研发投入稳定增长
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
入的比重。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1%,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0.3 个百分点,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为此,我们要制定专项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补贴,对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税收优惠政策。力争到 2026 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8%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
达到 3.5%以上。
二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建设
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
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目前,我市已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45
个,其中国家级平台 5 个,数量相对较少。我们要加大对创
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创
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新建省
级以上创新平台 20 个,其中争取新建国家级平台 3—5 个,
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三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聚焦我市产业发展的瓶颈制
约,梳理出一批“卡脖子”技术清单,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攻
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攻关自动驾驶芯片、车用操作
系统等技术;在光伏产业领域,重点研发高效光伏电池、智
能运维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突破生物药研发、高端
医疗器械制造等技术。同时,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
重奖,激发创新活力。
(二)优化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要素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要通过优化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发
展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一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要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
队来我市创新创业。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本地高
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
技能人才。去年,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 1200 人,较前年增
长 10%,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差距。我们要进一步加
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未来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 5000 人
以上,培养技能型人才 10 万人以上。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为企业
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
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发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支持企业通
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推动更多企业上市
融资。去年,我市科技型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总额达到 80 亿
元,较前年增长 15%。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融资
规模,力争到 2026 年,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总额达到 150
亿元以上,新增上市企业 10 家以上。
三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严格执行土地集约利用标准,
加大对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清理处置力度,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