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委政法委书记在全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委政法委书记在全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 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主 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 理的决策部署,聚焦问题短板、强化系统思维,推动我县综 治中心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转”全面跃升。会前, 我带队用了 3 天时间,走访了 12 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 随机抽查了 23 个村(社区)服务站点,与 37 名网格长、52 名专职网格员面对面交流,既看到了基层干部“白加黑” “5+2”的辛苦付出,也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痛点堵点。 刚才,县委政法委通报了前期督查情况,XX 镇、XX 乡作了 经验交流,XX 镇、XX 街道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实在、 很有针对性。下面,我结合调研情况和当前形势,讲三点意 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 “三个必然要求” 综治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 要平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综治 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12 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标准 化阵地建设,156 个村(社区)实现服务站点全覆盖;创新 推出“网格+警格”“乡贤调解”等特色机制,上半年全县矛 盾纠纷化解率达 96.8%,同比下降 2.3 个百分点;特别是 XX 镇“一站式”解纷中心的“三色预警”工作法,被《XX 日 报》专题报道。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更要清醒看到,我们 的工作与中央要求、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有的乡镇综治中 心“重牌子轻实效”,窗口人员兼职多、业务不熟,群众办 事“多头跑”;有的村(社区)站点沦为“台账室”,网格员 把精力放在填表格、报数据上,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的动 态掌握不及时;个别单位存在“数据壁垒”,部门信息共享 停留在“表面联通”,矛盾隐患难以及时预警……这些问题 如果不尽快解决,就会导致“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 影响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 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 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 综治中心作为城乡社区的“治理中枢”,是践行“枫桥经验” 的主阵地。我们要把规范化建设作为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 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真正把“矛盾不上交、平安 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这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当前,我县 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涉法涉诉 等领域矛盾易发多发,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 口、新业态从业者增多,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挑战。综治中心 只有实现规范化运行,才能打破部门“各自为战”的困局, 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1+1 >2”的治理效能。 第三,这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安全屏障。综治中 心离群众最近,服务好不好、效率高不高,群众感受最直接。 我调研时遇到 XX 村王大娘,她反映家里水管破裂找了物业、 社区、自来水公司,跑了 3 天才解决。这说明,我们的服务 还存在“中梗阻”。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 要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把麻烦留在中心、把方 便留给群众。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 “四个重点任务”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挂牌子、配房子”, 而是要围绕“实战、实用、实效”目标,从阵地建设、机制 运行、队伍管理、科技赋能等方面系统推进,真正把中心打 造成“矛盾化解的终点站、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社会治理的 智慧脑”。 (一)聚焦阵地升级,打造“功能集成、便捷高效”的 服务窗口 阵地建设是综治中心的“硬基础”。要坚持“实用优先、 适度超前”原则,重点做好“三个统一”: 一要统一功能分区。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 置”模式,设置“综合接待区、矛盾调解区、心理服务区、 指挥调度区”四大功能区,配套群众等候区、便民服务角 (提供饮水、充电、打印等基础服务)。特别要注意,心理 服务区要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可由县卫健局选派轮值), 不能只挂牌子不设岗位;指挥调度区要接入“雪亮工程”“智 慧公安”等系统,确保实时监控、数据共享。 二要统一标识标牌。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全县综治 中心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明确门牌、制度牌、流程图的字 体、颜色、尺寸,坚决杜绝“各吹各号、各行其是”。近期 要重点整改 XX 镇、XX 乡综治中心标识混乱问题,8 月底前 必须统一到位。 三要统一公开公示。在显著位置张贴《服务事项清单》 (涵盖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信访代理等 20 项高频服务)、 《工作人员去向牌》(标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当日去 向)、《办理流程图》(明确受理、分流、办结、反馈各环节 时限),让群众“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二)聚焦机制重构,打通矛盾化解“中梗阻” 机制活则事业兴。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受理不及时、流 转不顺畅、反馈不到位”等问题,重点健全“三项机制”: 一是“首问负责制”。群众进中心第一个接触的工作人 员即为首问责任人,无论是否属于职责范围,都要全程引导、 跟踪到底。对当场能解决的,立即办;需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