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县生态文旅示范区工作部署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全县生态文旅示范区工作
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
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动文旅
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
县”战略目标,系统谋划下一步重点工作,以更高标准、更
实举措推动我县生态文旅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刚才,县文旅局通报了上半年示范区建设进展,X 镇、
X 乡、县交通局、县文旅集团作了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
针对性,既总结了成绩,也直面了问题,我完全赞同。下面,
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在总结成效中坚定信心,深刻把握生态文旅发展的
“时”与“势”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以生态文旅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保护与开发、
传承与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全县接
待游客 XX 万人次,同比增长 X%;旅游综合收入 X 亿元,
同比增长 X%,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新增省级乡村旅游
重点村 X 个、市级以上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X 个,XX 古镇成
功入选“全省十大非遗主题小镇”,XX 水库生态旅游区被评
为“国家 AAA 级景区”,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感受
最深的有三点:一是干部状态更“拼”了。从项目攻坚一线
到景区服务现场,从规划编制调研到宣传推广前沿,广大干
部“白加黑”“五加二”抓落实的身影随处可见。比如,在
XX 景区创 A 过程中,文旅局 X 局长带领团队连续两个月驻
点办公,协调解决道路拓宽、管网改造等 17 个具体问题,
这种“钉钉子”精神正是推动工作的关键。二是发展路径更
“活”了。我们坚持“生态为底、文化铸魂、产业赋能”,
探索出“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复合模式。比如,
X 乡依托千年古茶园,打造“采茶—制茶—品茶—茶宿”全
链条体验,带动周边 5 个村集体年增收超 200 万元;XX 村
将传统竹编工艺与文创设计结合,开发出竹编灯具、竹艺摆
件等 20 余种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指尖经济”
真正变成了“富民经济”。三是市场认可更“热”了。通过
“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我县生态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上半年,抖音“X 生态游”话题播放量达 X 亿次,XX 民宿
集群入住率稳定在 85%以上,甚至出现“周末一房难求”的
现象;外地游客占比从去年的 X%提升至 XX%,特别是长三
角地区游客数量增长 XX%,印证了我们的生态优势正在转
化为发展优势。
这些成效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找准方向、真抓实干,生
态文旅这条路不仅走得通,更能走得好、走得远。但也要清
醒看到,对照“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旅示范标杆”的目
标,我们还有不少短板:有的乡镇规划滞后,存在“重开发
轻保护”倾向,个别项目破坏山体植被、影响河道生态;有
的景区服务标准化水平不高,导游讲解、游客投诉处理等环
节仍有漏洞;文旅融合深度不够,“有景点没文化”“有产品
没故事”的现象还比较突出;配套基础设施存在短板,部分
乡村道路狭窄、停车场不足、智慧化服务滞后,制约了游客
体验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
决。
二、在把握大局中把准方向,深刻认识生态文旅发展的
“责”与“任”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文旅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特征,生态
文旅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政策层面看,中央出台
《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省里实施“大
黄山”“大湘西”等区域文旅发展战略,市里明确“打造生
态文旅名城”目标,为我县提供了政策红利;从市场层面看,
后疫情时代“微度假”“轻户外”“慢生活”成为主流,我县
森林覆盖率 XX%、负氧离子浓度超 XX 个/cm³的生态本底,
加上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非遗技艺、红色遗址等文化资源,
正好契合市场需求;从自身层面看,经过近年积累,我县已
形成“一核两带三区”(注:指中心城区文旅核心、XX 江生
态旅游带、XX 山康养旅游带、东部田园综合体片区、西部
民俗文化片区、北部红色教育片区)的空间布局,X 高速年
底通车、XX 机场航线加密,交通瓶颈即将突破,这些都为
生态文旅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机遇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
态文旅不仅是“富民产业”,更是“政治工程”——它一头
连着乡村振兴,关系着农民增收致富;一头连着绿色发展,
承载着“两山”理念的实践使命;更一头连着城市形象,是
展示我县对外风貌的“金色名片”。全县上下必须站在“国
之大者”的高度,把生态文旅示范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
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抓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
执行力,奋力推动生态文旅发展再上新水平。
三、在聚焦重点中精准发力,全面掀起生态文旅建设的
“新”热潮
做好今年生态文旅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结果导向”,紧扣“打造全省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目
标,重点抓好“五个提档升级”:
(一)坚持规划引领,在“谋深谋远”上提档升级,绘
好生态文旅“一张蓝图”。规划是龙头,是生态文旅发展的
“纲”。要坚持“多规合一”,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
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刚性约束,确保开发不越
界、建设不破坏。一要突出“生态底色”。委托国内顶尖规
划团队,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修订完善《XX 县生态文
旅示范区总体规划(2025-2030)》,重点明确“哪些区域严格
保护、哪些区域适度开发、哪些区域重点提升”,特别是对 X
湿地、XX 峡谷等核心生态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
禁新建任何破坏生态的项目。二要深挖“文化基因”。组织
文史专家、民间艺人全面梳理我县历史文化脉络,重点挖掘
古驿道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俗节庆文化、传统工艺文
化等特色资源,年内完成《XX 县文旅资源普查报告》和《文
化 IP 开发目录》,让每处景点都有故事、每件产品都有文化。
三要强化“协同联动”。建立“文旅局统筹、部门协同、乡
镇落实”的规划执行机制,严禁各乡镇“各自为战”“重复
建设”,坚决杜绝“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无序开发。
(二)深化产业融合,在“提质增效”上提档升级,激
活文旅经济“一池春水”。文旅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必须跳
出“门票经济”思维,推动“文旅+”多业态融合。一要做
精“文旅+农业”。依托我县 X 茶叶、X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