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主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整整 80 年了,1945 年 8 月 15 日,这一刻永远定格在历
史中,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铭记。日本的投降,是中国人民
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胜利。
八十年后的中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我们
绝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教
训,防止悲剧重演,从抗战的胜利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传承
并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正如那句铿锵的话语:“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3500 万军民伤亡,是一个怎样沉重的数字?它意味着,
如今活着的中国人中,每四位就有一位先人倒在日军的屠刀
之下。如果骸骨能够堆积,它将比珠穆朗玛峰高出 183 倍;
如果鲜血能够汇流,它将染红长江整整四个月。八十年前,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今天,我们以这堂党课回顾那艰苦
卓绝的十四年,缅怀举国悲怆的三千五百万同胞,回望那段
山河破碎的历史,告诉自己:不能忘记他们曾经的绝望。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20 个小时之内,日军调动
13 列军车开赴沈阳。南满铁路被炸毁的一刻,日军早已埋伏
在北大营外。面对 500 多名持枪日军,八千东北军接到的命
令却是“枪械入库,绝不抵抗”。刀已架在脖子上,蒋介石却
仍幻想这是一场“可调解的冲突”。那一夜,日军仅以伤亡 25
人的代价占领沈阳,缴获 8 万支步枪、600 门重炮、百万发
弹药以及数百架飞机。事变之前,日本自己也并无必胜把握。
他们没想到会如此顺利——我们更没想到,竟因一纸“不抵抗”
政策,沈阳沦陷,日军沿南满铁路长驱直入,开启了东北沦
陷的倒计时,也拉开了十四年人间炼狱的序幕。
9 月 19 日凌晨,日军空袭长春,七千守军因高层溃逃而
失守,当晚十点,长春陷落。短短两天后,卖国贼熙洽开城
投降,日军兵不血刃占领吉林。百姓蜷缩于家中,门外是日
军皮靴踏碎长街的声响。人们没有盼来收复失地的军队,却
等来了名为“亡国奴”的枷锁。
1931 年 11 月,马占山率部死守嫩江桥,打响了中国军
队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他说:“在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
其二。‘死战’是什么意思?就是哪怕敌人有坦克、飞机、重
炮,而我们只有步枪,也要高唱为国赴死的挽歌。宁可横尸
遍野、血染嫩江,也绝不投降!”140 名敢死队员以汉阳造步
枪击落敌机,激战 16 昼夜,虽弹尽粮绝,仍歼敌数千,举
国为之振奋,东北似乎迎来了一线曙光。可惜这希望如星火
般转瞬即逝。三万日军增援压境,马占山在撤退的最后时刻,
怔怔望向锦州——那里本应有张学良承诺的援军,可他眼中
只有苍茫雪原。
1932 年 2 月 5 日,日军占领哈尔滨,东三省全部沦陷。
这一天,正是中国农历除夕,本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东北却
迎来了至暗的十四年。短短 140 天,128 万平方公里国土、
3000 万同胞沦入敌手,备受凌辱。日本在侵略东北的过程中
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自九一八事变到 1932 年底就有 23662
名中国居民被杀害,无数的枪支弹药、飞机、金库全部被
日军缴获,损失高达 178 亿元。东北的沦陷解决了日本资源
匮乏的问题,中国损失了 1/3 的森林、铁矿和煤矿,4/10 的
铁路,7/10 的大豆产量,3/5 的出口贸易,以及 93%的石油,
23%的电力,55%的黄金。这些资源大大增强了日本的实力,
使其迈出了更大规模侵华的步伐。从那一天起,白山黑水间
抗联崛起,赫哲族下水、鄂伦春人下山,杨靖宇、赵尚志、
李兆麟、赵一曼……他们以血肉之躯扛起民族的危难。“抗联
从此过,子孙不断头。”既然不愿做奴隶,那就为尚未出生的
后代,以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日军占领东北后,手无寸铁的百姓命如草芥。731 部队
的人体实验、细菌战、奸淫掳掠……十四年间,东三省有据
可查的平民伤亡高达 619.4 万人。那时的东北,最深的绝望
是——“为何不抵抗?”是数百万日军逼着三十万东北军流亡
关内,转战全国,却再也回不到故乡。
东北失陷后,抗日救国的浪潮席卷全国。但日军故技重
施,将矛头指向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蒋光鼐、蔡廷锴
率领第十九路军奋勇抵抗,以劣势装备顽强血战 33 天,迫
使日军三易主帅、损兵近万。虽最终国民政府再度妥协,允
许日军驻留上海,但这一仗再次让国人看到:我们并非无力
抵抗!
1933 年 2 月 23 日,日军借伪满领土之名进犯热河。3
月 4 日,汤玉麟弃城逃跑,热河沦陷,举国愤慨,张学良引
咎辞职。华北门户由此大开,日军的下一个目标,正是巍
巍长城所守护的燕赵大地。长城,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象
征,绝不容有失。
3 月 9 日,日军占领喜峰口。驻守的第二十九军装备简
陋,只能以白刃战御敌。3 月 12 日,旅长赵登禹带队夜袭,
手持大刀肉搏数小时,夺回制高点。13 日夜,部队连续攻占
小喜峰口等十余处据点。“大刀队”的形象从此深入国人心中,
并催生了后来的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3 月 11 日,
日军进攻古北口,遭遇中国军队顽强抵抗。第二十五师师长
关麟征亲自指挥,身负五处炸伤仍挥枪奋战;团长王润波带
伤冲锋直至牺牲。长城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首次鏖战,
惨烈至极——无数不知姓名的烈士,只在档案中留下只言片
语:“伤兵五十余名,炸死军民约十余名,二十五师伤亡四百
余人……”长城脚下尸横遍野,当地百姓自发从周边背土,一
层苇席、一层遗体,最终垒起高 8 米、直径 18 米的巨大坟
茔。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正是以
古北口战役和东北义勇军为原型创作:“起来!不愿做奴隶的
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也成为后来新
中国的国歌。
作为一个中国人,仅仅会唱国歌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直
面那段悲壮与绝望,才能真正明白,为何我们要“用血肉筑成
新的长城”。然而,长城抗战坚守三个月,十余万将士最终未
能守住千年屏障。日军突破关隘,从东、北、西三面包围北
平。中方伤亡 40744 人,日军仅损失数千人。更令人绝望的
是,四万人的牺牲换来的却是《塘沽协定》的屈辱——中国
军队退出冀东 22 县。从此,古都北平时刻处于威胁之下,
日军可随时长驱直入中国腹地。随后的《何梅协定》,更让
日本不战而得华北,为“卢沟桥事变”及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伏
笔。那一年的绝望,是明知妥协换不来和平,却仍不得不一
次次忍让。
1935 年,日军由武力鲸吞转为逐步蚕食,先侵占察哈尔
东部,又于 1936 年制定侵绥计划,窥视山西。绥远一旦失
守,华北、西北将陷入包围。危难之际,傅作义将军率部血
战红格尔图,奇袭百灵庙,以决死守土的意志,粉碎日寇侵
绥阴谋,成为抗战史上一次全面胜利的局部抗战。捷报传开,
四万万人神旺气壮,毛泽东高度赞誉其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这场胜利甚至坚定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决心。
日军同时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试图吞食中国领土,掠
夺华北资源,但未能得逞。同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