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镇 2025 年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会上的
党课讲稿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 XX 镇 2025 年“万名党员
进党校”集中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是镇党委根据上级关于加强
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常
态化、制度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借此机会,围绕加强党的作风纪
律建设,特别是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吃喝、违规饮酒及酒驾醉驾
等几个突出问题,和大家作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这既是一次集中
的理论学习,更是一堂严肃的党性党纪教育课。
今天的党课,我想聚焦一个核心——“规矩”。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对于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规矩”二字,重若
千钧。它不是束缚我们手脚的条条框框,而是保护我们行稳致远
的“护身符”,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的根本保障。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与同志们共同探讨如何在
新的形势下,更好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一、重温“铁规矩”,常敲“警示钟”,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
长期性与艰巨性
提起中央八项规定,在座的同志们都耳熟能详。自 2012 年
12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以来这项规定已经深入人心,
成为改变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十多年过去了,
可能有的同志会觉得,风头早就过去了,规定是不是有所松动了?
或者认为,八项规定主要是针对高级领导干部的,和我们基层党
员关系不大。如果抱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一阵风,而是
常态化的“铁规矩、硬杠杠”。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每
年都会听取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这本身就释放了
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一刻
也不能放松。就在我们身处的 2025 年,各级党组织依然在持续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这充分说明,八项
规定精神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
矩。它不是五年的、十年的短期规定,而是要“常抓不懈、久久
为功”的硬约束。
其次,八项规定精神绝非只对“关键少数”,而是面向全体
党员的普遍要求。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
报,到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每一条都
与党风、政风乃至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看似宏观的规定,最终都
要落实在每一名党员的具体行动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更是对这些要求进行了逐条细化,比如对会议活动的审批、经费
审查,对公务接待的标准,都作出了极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定。
这些细则,就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
我们什么能做,什么坚决不能做。
为什么党中央要如此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因为作风问题
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人
民群众看我们党,最直观的就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一个单位风
气好不好,一个地方发展环境优不优,党员干部的作风是重要的
“晴雨表”。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觥筹交错,
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却漠不关心,那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
被割裂。因此,把八项规定精神刻在心上、烙在魂上,是我们每
一位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本色。
二、剖析“身边事”,严防“杯中倒”,高度警惕四风问题的
隐形变异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当前,在持续高压态势下,
一些“四风”问题虽然在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未绝迹,而是穿上
了“隐身衣”,玩起了“障眼法”。特别是违规吃喝、违规饮酒、
酒驾醉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依然屡禁不止,成为作风建
设的“重灾区”和“高发地”。这些问题看似是“小节”,实则是
通向腐败深渊的“第一步”,必须引起我们全体党员的高度警惕。
第一个问题,深刻警惕“吃喝歪风”的隐形变异。
曾几何时,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现在,一些
新的变种开始出现。比如,“不吃公款吃老板”,打着项目洽谈、
招商引资的幌子,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心安理得地把私人
老板当成“提款机”。再比如,搞“一桌餐”,地点从高档酒店转
向位置隐蔽的单位食堂、私人会所,甚至是偏远的农家乐,搞
圈子文化,拉帮结派。还有的化整为零,通过虚开发票、虚列名
目等方式,将超标准接待费用分摊报销。这些行为,本质上都
是利用公权力或者职务影响力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
府的形象。
违规吃喝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多吃了一顿饭、多喝了一瓶酒
那么简单。它败坏的是党风政风,腐蚀的是干部队伍,伤害的是
群众感情。一顿饭局,可能就吃掉了群众的信任;一杯美酒,可
能就喝垮了党员的防线。在推杯换盏之间,原则被抛之脑后,纪
律被踩在脚下,权钱交易的“后门”就此打开。大家要明白一个
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热情”的宴请背后,都可能
藏着“围猎”的陷阱。
第二个问题,坚决抵制“无酒不欢”的官场陋习。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似乎还残存着一种“酒桌文化”,认为
“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在公务活动中,尤其是一些
接待场合,仿佛不喝酒就显得不热情、不真诚,甚至会影响工作
推进。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也是极其危险的。
首先,党纪国法明令禁止在工作日午间饮酒,在任何公务活
动中都不得提供和饮用酒水。这是铁的纪律。其次,所谓的“酒
桌办事”,实质上是庸俗的人情关系对正常工作秩序的侵蚀。真
正的工作,靠的是扎实的业务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真诚的服
务态度,而不是靠酒精来“催化”。把希望寄托在酒桌上,本身
就是一种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的表现。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带头破除这种陋习。在公务交往中,
要坚持以茶代酒,清清爽爽、规规矩矩。在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