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意识”党课讲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次专题党课,共同深入学习和探讨一
个关乎我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
大课题——即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刻认识并扎实推进“国
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宣传教育。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今天,2025年 8月 19日这个时间节
点,我们重温和深化这一主题,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将“三个意识”内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外化为引领全
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深刻领会“三个意识”的时代内涵与内在逻辑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成员安身立命、履职尽责的思想基石和行为
准则。它们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回答
了“我们是谁、我们与国家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行动”这
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一)国家意识是根基——铸牢“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的共同体认同
国家意识,是个人对国家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归属和身份
认同。它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志、每一位群众,首先要清晰地认识
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共同发展的家园。
这种意识,远远超越了朴素的乡土情怀,它是一种建立在对国家历
史、文化、道路和制度高度认同基础上的理性自觉。党的二十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
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这“五观”教育的核
心,正是为了铸牢国家意识。
在我们的语境下,强化国家意识,就是要深刻认识到:第一,我
们的国家认同,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华民族大家庭
的五十六个民族,犹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
伟大的祖国。任何企图割裂民族与国家、将民族身份置于国家公
民身份之上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对国家根基的动摇。第二,我们的
道路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历史和实践已经
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
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好我们 XX。第三,我们的领导认同,是对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在我区这片土地上,从和平解放、民主改
革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历史性跨越,无一不是在中国
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的。因此,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
者是高度统一的。
(二)公民意识是核心——明确“我们有什么权利、该尽什么
义务”的身份定位
如果说国家意识解决了归属感问题,那么公民意识则解决了
我们在这个国家中的身份定位和责任担当问题。公民,是现代国
家的基本单元。公民意识的核心在于,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宪法
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在我国,公民身份超越了
民族、地域、信仰的差异,是最具普遍性的政治身份。
强化公民意识,首先要破除“局外人”心态。国家的繁荣与
稳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不是被动
的管理者,而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参与
国家政治生活,关心社会公共事务,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建言
献策。其次,要强化权利义务对等的观念。我们依法享有选举、
教育、社会保障等广泛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
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纳税等基本义务。权利不是无
限的,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义务不是选择性的,而是每个公
民必须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在我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不
仅是宪法规定的最高义务,更是我们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神圣职
责。
(三)法治意识是保障——树立“我们该怎么做、行为边界在
哪里”的行动准则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标志。
法治意识,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并将
其作为自己全部行为的最高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法
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
这深刻揭示了法治意识对于巩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的保障作
用。
强化法治意识,意味着要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法律至上。
在国家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组织和特殊个人,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
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更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绝
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二是权由法定。一切公权
力的行使,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遵循法定的程序。这既是对
权力运行的规范,也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三是遇事找法。在工
作生活中,无论是处理个人纠纷,还是解决社会矛盾,都要养成运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习惯,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而不是诉诸
于陈规陋习甚至非法手段。
综上所述,国家意识是思想前提,公民意识是身份自觉,法治
意识是行为保障。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构筑起新时代
合格党员和模范公民的精神谱系。
二、精准把握“三个意识”教育的战略要义与实践要求
在我区深入开展“三个意识”宣传教育,绝非一项常规性的
宣传工作,而是立足我区特殊区情,着眼于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
发展的战略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紧迫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以“三个意识”为抓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
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三个意识”教育,正是推动这条主线具
体化、实践化的核心抓手。
国家意识的强化,直接服务于“共同体”的向心力建设。它
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
损俱损。XX 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XX 文化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否认和改变的
历史事实。公民意识的培育,则致力于夯实“共同体”的政治基
础。它通过强调统一的公民身份,促进各民族在政治权利和义务
上的平等,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地嵌入社会结构、社区环境和文化
心理之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