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同志们: 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八十年前,中 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 难,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不仅捍卫了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更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 步与反动的一场伟大决战。在这一壮阔进程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 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克 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 神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 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不移维护 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 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 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重要论述, 精辟概括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伟大抗战精神,植根于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升华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是中 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崇高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将 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奋勇前进。 (一)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核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 怀。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与基石。在国家主权和民族 尊严遭受空前践踏的危难关头,全体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为己任,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紧密相连,不分阶级、 党派、民族、地域,不分男女老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和民族团结,汇聚成气壮山河、共赴国难的磅礴力量。这种爱国 情怀,不仅体现在军人的浴血奋战中,也体现在民众的鼎力支援 中;不仅闪耀在正面战场的枪林弹雨中,也镌刻在敌后战场的艰 苦卓绝里。从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林海雪原 中,以草根树皮为食,坚持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到上海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精锐;从南洋 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发动华侨捐款捐物,甚至组织华侨机工队回 国服务,到西南联大师生在日寇的轰炸和封锁下,徒步三千余里, 穿越崇山峻岭,坚持弦歌不辍,守护教育火种,保存民族文脉。 正是这种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情怀,如燎原之火,燃 遍中华大地,照亮了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凝聚起了“四万万人 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二)伟大抗战精神的灵魂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 节。民族气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风骨与灵魂。面对日本侵略者的 铁蹄践踏、烧杀抢掠和威逼利诱,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尊严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以血肉之躯 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这种气节,是面对敌人屠刀时的 从容就义,是面对威逼利诱时的坚贞不屈,是面对文化灭绝时的 执着坚守。杨靖宇将军在弹尽粮绝、孤身一人被围时,敌人以高 官厚禄诱降,他怒斥道:“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最终壮烈牺牲,其胃中只有未能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赵一 曼女士遭受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留给儿子的遗书“母亲不用千 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 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字字泣血,彰显了中华 民族的铮铮铁骨。在文化战线上,无数知识分子以笔为枪,如鲁 迅所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揭露侵略者的残 暴罪行,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故宫文物工作者们为保护国宝, 历经十余年,将百万件文物辗转数千里,从北平到南京,再到西 南大后方,宁可自己忍饥挨饿、历经艰险,也确保文物无一件遗 失,用行动诠释了“宁死不屈”的文化气节。这种视死如归、宁 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 面前都绝不低头、绝不屈服的精神支柱。 (三)伟大抗战精神的精髓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 概。英雄气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集中体现与精髓所在。面对武装 到牙齿、号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 被吓倒,没有退缩,而是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用劣势装备对抗优势敌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争,给予侵 略者沉重打击。这种英雄气概,表现为面对强敌时的英勇无畏, 表现为身陷绝境时的战斗到底,表现为人民战争的无穷智慧。台 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官兵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 与日军展开逐屋逐巷的争夺,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进攻,最终 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将 士不畏强敌,在地形复杂的峡谷中设伏,与日军精锐部队展开白 刃格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广袤的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武装,创造性地运用地 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多种形式,使日本侵略者陷入 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年轻的空军飞行员,驾驶着相对落后的 战机,在武汉、重庆等空战中,与敌机展开殊死搏斗,许多飞行 员血洒长空,上演了一幕幕“空中拼刺刀”的悲壮史诗。这种不 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的精神象征,是我们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四)伟大抗战精神的源泉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 念。必胜信念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力量源泉与精神支柱。抗日战争 是一场实力悬殊、异常残酷的持久战,中国人民在漫长而艰苦的 岁月中,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驱散黑暗,中 华民族必将迎来最后的胜利。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 念,支撑着中国人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最终迎来了抗战的伟 大胜利。无论是在国土大片沦陷、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刻,还是在 敌人实施残酷“扫荡”、经济封锁,军民面临缺衣少食、药品匮 乏的困境下,中国人民从未动摇过抗战必胜的信念。延安大生产 运动中,八路军将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南泥湾开荒种 地,将荒山野岭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展现了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在大后方,工厂工人在敌机的轰炸下坚持生 产,为前线赶制武器弹药;科研人员在简陋的条件下刻苦攻关, 为国防建设和工业发展贡献力量;广大农民节衣缩食,支援前线。 即使在敌人的铁蹄下,沦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