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学院党委书记在2025年新进教师入职仪式上的讲话:铸教育家之魂立大先生之志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学院党委书记在2025年新进教师入职仪 式上的讲话:铸教育家之魂立大先生之志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个充满收获与希望的季节里,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热烈 而庄重的X学院2025年新进教师入职仪式。我代表学校党委对各位新教师的加盟表示 热烈的欢迎!从今天起,你们将肩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 新生力量,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后浪先锋。祝贺你们、祝福你们、祝愿你们,在人 生这一崭新的航程中蓄势发力,扬帆起航!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教育事业中铸教育 家之“魂”,立大先生之“志”,谈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增强投身高 等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 1.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定位中,深刻领悟高等教育的政治责任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从延安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革 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一批重点高校服务“两弹一星”等国家战略;从改 革开放后高等教育恢复发展助力经济腾飞,到新时代“双一流”建设支撑科技自立自 强……高等教育始终与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对于新进教师而言,这意 味着我们的每一堂课、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都是在为党凝聚青年力量、为国家培 育未来栋梁。当我们站在讲台上,面对的是“强国一代”的青年学子,我们的言传身教 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党的认同、对国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这种“为党育人、为国 育才”的政治参与,是其他职业难以替代的崇高使命,更是我们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 独有的光荣感所在。 2.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全局作用中,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从 突破“卡脖子”技术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推进共同富裕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都需要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对于新进教师而言,这 意味着我们的科研方向、教学内容、育人实践,都必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无 论是选择研究课题,还是设计课程体系,都要思考“是否服务于国家急需”“是否能培 养出堪当大任的人才”。当我们带领学生攻克一项技术难题、完成一项社会调研、参 与一项国家项目时,我们不仅在推动学术进步,更是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 瓦。这种“与国家同频共振”的参与感,正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感的最生动体 现。 3.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深刻体会高等教育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 题。”今天的学生,是未来3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他们的人 生黄金期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度重合,他们的思想观念、能力素养,直接关 系到国家未来的社会风貌和发展方向。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是学生“拔节孕穗期”的 守护者,我们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场;我们的实验室不 仅是科研的攻关地,更是创新精神的孵化池;我们的办公室不仅是答疑的场所,更 是人生困惑的疏导站。我们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 扎实的学识功底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用高尚的师德风范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做事。当看到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从迷茫走向坚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小我”走 向“大我”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立德树人”这份责任的重量与温度。 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立德树人“大先生”,自觉树立奉献高等教育事业 的大境界、大智慧、大情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围绕“为何要加强、建设什么样的、如何加强”等根本性 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最终凝练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 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 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 的弘道追求”等六大方面的教育家精神,构成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精神灯塔和行动指 南。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我们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 精神,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争做立德树人“大先生”。 1.涵养奉献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境界”,筑牢“大先生”思想根基 “大先生”之“大”,首先在于思想境界之“大”、政治立场之“坚”。要坚定理想信念。 做好老师,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凝心聚魂,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要 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当好“四个引路人”,做好“四个相 统一”,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教育信仰。要强化理论 武装。只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思想上才能坚定不移,意志上才会坚 忍不拔,行动上才能持之以恒。要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 量,深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熟练掌握科学育人方法,不断提 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要厚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植根于中国人血脉之中的 文化传承。作为教师,我们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怀筑牢教育强国 根基。要把家国情怀融入乐教爱生的具体实践之中,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 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感党恩、听党话、 跟党走,让师生共同书写立志报国、甘于奉献的人生乐章。 2.锤炼奉献高等教育事业的“大智慧”,提升“大先生”育人能力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锤炼教学基本功,做“会 讲课、讲好课”的课堂主导者。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但“会讲课”绝非简单地照本宣 科,而是需要系统化的设计。要提升教学设计能力、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 法;提升教学实施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升教学评价能力,动态掌握学生学 习成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要强化科研指导力,做“引方向、助 成长”的学术引路人。科研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抓 手。要立足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兴趣特长,帮助其精 准定位研究领域,从文献研读中梳理关键问题,在学术交流中捕捉创新点;还要传 授其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基础技能;更要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独立 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用自身的学术热忱感染学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 生。要增强跨学科融合力,做“能跨界、会整合”的创新推动者。当前,学科交叉已成 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趋势,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满足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作为高校 教师,要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学习相邻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跨学科研究方法;同 时,要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