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镇林下经济暨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全镇林下经济暨中药材产业发展座 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专家,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怀着对未来发展的共同期盼,齐聚 一堂,召开这次 X 镇林下经济暨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首先, 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远道而来为我们传经送宝的 X 县农 业农村局王主任、X 县中药材种植协会周会长、赵副会长,表示 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同时,也向长期以来辛勤耕耘在 我镇中药材产业一线的各位种植大户、企业家和父老乡亲们,致 以崇高的敬意! 昨天和今天上午,我们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大家围绕 市场前景、技术瓶颈、发展模式等问题畅所欲言,专家们也针对 我们提出的关于 X、X 等品种的种植难题,给予了精准的指导。 整个会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成果丰硕,这既是一次问计于民、 问需于农的座谈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动员会。借 此机会,我将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们的思考,讲几点意见,与同 志们共勉。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发展林下经济,壮大中药材产业,是我们 X 镇立足资源禀 赋、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全镇 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林下中药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效。目前,我镇拥有林地总面积超过 25 万 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68%,其中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 约 15 万亩。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 X、X 等道地药材为主的种 植格局,发展林下种植面积近 8000 亩,年产值初步突破 XX 万 元,带动了超过 500 户农户实现增收。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 在座各位的心血和汗水,为我们下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重大 历史机遇。第一,这是“天时”所予的政策机遇。从国家层面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 富渠道”,并将中医药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中央财政持续 加大对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 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这为我们 争取项目、获得资金、优化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我 们必须乘势而上,将这些宏观政策转化为推动我镇产业发展的具 体行动和实际成效。第二,这是“地利”所赋的资源机遇。我们 X 镇地处 X 腹地,气候温润,雨量充沛,生态环境优越,林下 资源丰富,是多种优质中药材的适生区。我们的绿水青山,就是 我们最大的财富和最硬的底气。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利用 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年综合产值可达百亿级别,利用 林地面积可达数百万亩。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 利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完全有潜力成为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金山银山”。第三,这是“人和”所向的市场机遇。随着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对高质 量、原生态、可追溯的中药材和健康产品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 速度增长。特别是近年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和康养保健中的独 特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市场空间巨大。我们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 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只要我们能产出优质的产 品,就一定不愁销路、不愁效益。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发展林下经济和中药材产业,正当其时、前景广阔。全镇上下必 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这项“绿色产业、富民产业、 朝阳产业”牢牢抓在手上,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动其实现高 质量发展。 二、正视差距,直面挑战,精准把握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 在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一份冷静和清醒,敢于 正视我们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刚才大家的发言,也点 到了不少痛点和难点。我认为,当前我镇中药材产业主要存在以 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散”的问题依然突出,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我镇 的中药材种植仍以农户自发、零星分散的模式为主,缺乏统一规 划和连片开发。虽然我们总面积不算小,但“东一榔头、西一棒 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优势。我们缺少像一些先进地区 那样,动辄数百亩、上千亩的连片示范基地,这直接制约了我们 的生产效率、市场议价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二是“乱”的现象仍然存在,标准化水平偏低。部分种植户 在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主要依靠传统经验,缺 乏科学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正如会上讨论的,土壤改良、 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应用不够普及,导致药材的品质参差不齐, 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难以满足高端市场和制药企业对原料标准 化的严格要求。这种状况,长远来看会严重损害我们产业的整体 声誉。 三是“短”的链条亟待延伸,产业化能力不强。我们的产业 目前绝大部分还停留在“卖原料”的初级阶段,产业链条短,附 加值低。我们缺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在药材的产地初加工、 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方面几乎是空白。农民辛苦种 出来的药材,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和加工企业赚走,我们自己 “守着金饭碗,却没挣到金元宝”。 四是“弱”的支撑亟须加强,要素保障不足。主要体现在三 个方面:技术支撑弱,我们虽然今天请来了专家,但常态化的技 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民遇到技术难题往往求助无门;资金支 撑弱,中药材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农户和合作社普遍 面临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仅靠自有资金难以扩大再生产;人 才支撑弱,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本土人才匮乏,也难以吸 引和留住外来人才,产业发展后继乏力。 这些问题,是制约我们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精准有力的措施,切实 加以解决。 三、明确路径,聚焦重点,全力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