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两步走”战略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
的宏伟蓝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首要
任务。从现阶段看,扩大有效投资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XX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XX 万亿元,
同比增长 5.1%,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 1.5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
长贡献超过 50%。当前,各地拼政策、抢项目、争招商日益激烈,
部分地方投资增长乏力,重大项目不足,特别是高质量的产业项
目不足已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正在组织开展“十四五”
规划中期评估和规划修编调整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研究,
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充分发挥投资拉动
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一、提高认识,深刻把握做好项目谋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
20XX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重大项目
谋划、促进投资增长,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
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抓好重大项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
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积极扩大
有效投资,是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
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
融风险还需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必须瞄准未来大国竞争战略制高
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
部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重大工程;瞄准影响群众切身利益
“关键小事”,提出一批点多面广的打捆项目;聚焦需要集中力
量解决的大事、难事、急事,聚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存在经济
外部性的领域,优选具有全局性影响、需从国家层面推进的“重
中之重”项目,加快谋划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工
程项目。
——抓好重大项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从
“一五”到“十四五”,每个五年规划国家都部署了百余项重大
项目,涵盖科技教育、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民
生等诸多领域,从中央预算安排、财政金融支持到土地能源要素
保障等方面优先倾斜,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建成投运,一
批前瞻引领性项目部署实施,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
扎实推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
事的优越性。“一五”时期,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
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布局建设的 156 项重大工程,奠定了新
中国工业的基础;“十三五”时期,布局建设的 165 项重大工程,
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十四五”时期,谋划的 102
项重大工程,是实施规划纲要的牛鼻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重要支撑,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随着项目走,开辟
绿色通道,做好重大项目的财政、金融、用地用海用能保障。我
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了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压舱石”。
——抓好重大项目是促投资保就业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在当
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有效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
动力,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发展的平台,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
项目就是谋未来。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有项目才
有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支撑作用和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
平稳健康发展。20XX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同志在
《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强调“没有项目,没有投资,就没
有未来”。为拉动投资,今年中央将安排预算内投资 XX 亿元,
比去年增加 XX 亿元。《20XX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
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全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
债券 3.8 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
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
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客观分析,清醒认知项目谋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质量不高。因认识、能力、投入等诸多原因,一些
地方谋划项目呈现“碎、散、小”特点,投资规模小、缺乏重点、
布局散乱,难以集群培育、链式延伸,高质量的项目特别是具
备重大带动作用、辐射一片、引领带动一方的龙头产业项目少;
一些项目脱离地方发展现实,好高骛远,缺乏落地基础,对产
业链延伸-产业集聚-产业生态构建的支撑不强;谋划偏重产业投
资项目,而对创新平台、人才招育重视不够;一些项目没有准确、
及时、全面领会理解相关政策要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
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招商引资、争取各类专项支持上效果不明显。
——项目要素不实。一些地方存在项目谋划与落地实施脱节
的现象,部分项目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谋划项目研究深度不够、
可行性不足、成熟度不高,涉及用地、用能、用海、环境评价、
社会风险与安全评价等分析论证不够、相关部门审批难以通过,
项目投资估算不实,融资方案包括资本金和债务安排难以落实等,
造成许多项目最终仅仅停留在谋划层面,难以转化到实施层面推
进。
——建设进展不快。由于项目研究论证不充分,要素保障难
以落实,或是项目涉及农业用地、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或是涉
及生态环境、安全与社会稳定分析,影响了项目的决策审批或核
准备案。有的项目即使获得政府审批或核准备案,但在实施过程
中仍然出现项目用地范围变化、技术方案重大调整、投资严重超
概算等情况,项目需要重新报政府审批或核准,导致项目建设停
滞等情况。
——项目储备不足。一个项目从提出概念到决策实施要经过
研究、筛选、储备、论证、决策、实施诸多环节,也是研究测算、
筛选淘汰、分析论证逐步深化的动态过程。基于各地的实践经验,
要实现“稳投资促增长”目标,储备项目与实施项目的数量规模
大致应在 5:1 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储备项目数量和规模应是
在建项目的 5 倍左右。近年来各地加强了项目谋划与储备工作,
普遍建立了重大项目储备库,也入库储备了许多项目。由于缺少
前瞻安排和动态优化,项目数量、投资规模不能很好地保障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深入研判,理清项目谋划工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前期工作不充分、推进
主体不明确、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