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25年深化产业工人队
伍建设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
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总结交流我市前一阶段产改
工作的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对下一步深化改革
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与《省产
改协调小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举措》等重
要文件精神,*通报了2024年以来全市的产改工作进展并对下一
步重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等三家
单位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
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
重大战略意义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
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推进产业工人
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
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市各级
各部门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这项改革的极端重
要性,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深化产改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产业工人
是工人阶级的主体部分,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做
好产业工人的工作,把广大产业工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直
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
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产业工人的就业方
式、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坚定不移
地推进改革,构建起一整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才能
不断增强产业工人队伍的先进性,激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
神,确保党的执政根基坚如磐石。
第二,深化产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我市而言,经济发展
的根基在实体、命脉在工业。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
强市战略,特别是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取得了长足
发展。2024年,全市*产业营业收入已突破4600亿元,正全力向
着6000亿元的集群目标迈进。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超
过4.5万名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奋斗。但同时也要清醒地
看到,与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全面融入省委提出
的“*行动计划”的宏伟目标相比,我市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
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深化改革,不加快
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产业转
型升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高质量发展就缺乏最坚实的人才支
撑。
第三,深化产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篇章的战略支撑。党
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宏伟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篇章,核心在人才,基础
在产业工人。产业工人队伍的规模、结构和素质,直接决定着
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和质量。推进这项改革,就是
要破除束缚产业工人发展的思想观念、制度障碍,畅通他们成
长成才的通道,激发他们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潜能,使他们
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依靠自身奋斗实现价值、赢得尊
重、共享成果的骨干力量,为我市的现代化事业注入源源不断
的强大动能。
二、聚焦重点任务,以改革攻坚的实际成效推动产改工作走
深走实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
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努力在重
点领域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一)筑牢思想根基,在强化政治引领上展现新担当。要始
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
话、跟党走。一是深化理论武装。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
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第一议题”、专题党课、
车间课堂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
班组,确保产业工人队伍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始
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弘扬先进精神。要大力弘扬劳
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挖掘和宣传我市各行各业
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工匠”和优秀技术能手。要创新宣传方
式,用产业工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
匠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风尚。三是加强党建引领。要持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
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在产业工人集聚区的覆盖面,注重在
优秀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
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和产业工人的成
长优势。
(二)畅通成长路径,在构建技能形成体系上实现新突
破。产业工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能。必须下大力气构建一套
覆盖全面、贯穿始终的技能形成体系。一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
能培训。要聚焦我市*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统筹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