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一圈两场三改”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上级党委、
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对前一阶段我县“一圈两场三改”工作进
行总结回顾,分析当前形势,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县城市发展
的品质和未来。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抓
好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深刻认识“一圈两场三改”工作的
重大意义
自 20XX 年上级市委、市政府启动“一圈两场三改”攻坚行
动以来,我县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将其作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增进民生福祉的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几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
努力下,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
回顾过去,我们坚持高位统筹,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
专班,制定了详尽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
图。我们坚持规划引领,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划定了 XX 个“15 分
钟生活圈”的基本单元,系统谋划了涵盖教育、医疗、养老、文
体、停车、购物等方方面面的民生项目近千个。我们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始终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从项
目选址到方案设计,再到施工建设,我们都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
民,确保每一项工程都建在群众的心坎上。
经过几年的不懈奋斗,城市的面貌和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
实实在在的改善。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高品质的社区综合服务
中心拔地而起,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的便捷服务;曾经困扰多
年的“停车难”问题,随着超过 2 万个新增公共停车位的建成而
得到有效缓解;老旧农贸市场经过智慧化、标准化升级改造,变成
了窗明几净、秩序井然的现代化市集,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得
更舒心、更放心。尤其是在“三改”方面,我们攻坚克难,累计改
造了数百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曾经管网老化、设施破
败的社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们自发组织的感谢信和锦旗,就是对我
们工作最好的褒奖。我们还打通了一批“断头路”,整治了一批
背街小巷,让城市的“毛细血管”更加通畅,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
捷。据第三方评估显示,我县居民对“15 分钟生活圈”的满意度,
从最初的 82 分左右提升到了现在的 95 分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辛勤付出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
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所有参与和支持
这项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一圈两场三改”
工作绝非一项简单的城建任务,而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
首先,它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项工作
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检验我们执政为民
理念是否牢固的“试金石”。其次,它是一项关键的民生工程。它
聚焦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的
是民生领域的短板,提升的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后,它也是一项严肃的作风检验工程。这项工作任务重、时间
紧、涉及面广、矛盾复杂,能不能啃下硬骨头,能不能把好事办好、
实事办实,直接考验着我们各级干部的能力、作风和担当。因此,
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抓铁有痕
的决心,持续将这项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正视问题,直面挑战,准确把握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
要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
板和不足。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
露出来。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正视,勇于解决。
一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从区域上看,中心城区的
生活圈建设标准较高、设施较完善,但一些城乡结合部、偏远乡
镇的配套设施还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明显差距。从项目
类型上看,一些容易出形象、见效快的项目推进速度较快,但像地
下管网改造、停车场建设这类投资大、施工难度高、协调环节多
的“硬骨头”项目,进度还相对缓慢。
二是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项目存在“重建轻
管”的现象。一些新建的公共设施,后续的维护管理没有及时跟
上;一些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
改造成果难以长期巩固。如何建立一个权责清晰、资金保障有力、
社会多方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我们必须破解的课题。
三是要素保障的瓶颈制约亟待破解。随着项目全面铺开,资
金需求量巨大。单纯依靠财政投入难以为继,如何更有效地吸引
社会资本参与,如何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