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镇联户长聘任仪式暨培训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镇联户长聘任仪式暨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各位新受聘的联户长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全镇联户长聘任仪式并开 展集中培训。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也是一次责任的交接。首先, 我代表 XX 镇党委、政府,向今天光荣受聘的各位联户长表示最 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我镇基层社 会治理工作的各位同志、各位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今天颁发的每一本聘书,分量都非同寻常。它不仅是一 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嘱托。它承载着全镇人民对安 居乐业的美好期盼,联结着党委政府与千家万户最直接、最紧密 的情感纽带,更寄托着我们共同建设平安 XX、富美 XX 的坚定 决心。因此,今天这个会议,既是一次“集结号”——动员大家 投身基层治理的第一线;也是一次“加油站”——为大家履职尽 责提供理论武装和方法指导;更是一次“誓师会”——号召我们 全体同心协力,共同开启我镇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 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日益迫切。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 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的网底织 密、基础夯实,我们的各项事业发展才能获得最坚实、最可靠的 保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下,我们深入推进“一 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模式,其核心就是要激活蕴藏在人民群 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让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办,共同 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下面,我结合今天的会议主题,讲几点意 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把握推行联户长制度的重大意义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大家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 刻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和倚重联户长这支队伍。 首先,这是应对当前社会治理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随着经 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 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城乡融合发展加速,人口流动频繁,给 传统的熟人社会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各类新型 矛盾纠纷日益增多,涉及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关系、网络 舆情等方方面面,处理难度和敏感度都在增加。面对这些新情况、 新问题,如果还沿用过去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就容易出现“看得 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尴尬局面。联户长制度,就是 要充分发挥大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像灵敏的 “神经末梢”一样,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村组、每户家庭, 构建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密治理网络。通过你们,我 们可以第一时间感知社会脉搏的跳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风险 隐患,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处置于萌芽,牢牢把握社会稳定的 主动权。 其次,这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内涵的生动实践。新时代的社 会治理,早已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粗放的“管人、管事”,而是要 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协商、共治的现代化治理。其核心内涵,就 是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所谓“共建”,就是动员大家 一起参与家乡的建设;所谓“共治”,就是引导大家共同管理社区 的事务;所谓“共享”,就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联户长, 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枢纽和重要载体。你们是党委政府联系 群众最直接的桥梁,也是群众表达诉求最便捷的通道。通过你们 的努力,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够更顺畅地“一竿子插到底”, 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也能够更及时地“原声态”反映上来。这种 双向互动,能够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上情下不达、下情 上不传”的难题,让治理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汇集民智、增进团 结的过程,真正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 评”,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真正主角。 二、明确职责,奋力展现新时代联户长的担当作为 各位联户长,大家来自群众、扎根群众,是群众最信赖的身 边人。这份信任是大家履职的最大资本。希望大家珍惜荣誉、不 负众望,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当好“四员”,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 和群众的信任。 一要当好“民情信息收集员”,成为洞察民意的“千里眼” 和“顺风耳”。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大家要养成 勤走访、勤观察、勤倾听的习惯,主动深入到自己所联系的农 户家中,多坐一坐群众的“热炕头”,多听一听群众的“心里 话”。要重点关注本村本组的社情民意动态,特别是群众在生产生 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我们各项方针政策的意见和建议、邻 里之间的矛盾苗头、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可能影响社会 稳定的风险隐患等。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地 向村委会和镇综治中心报告,绝不能瞒报、漏报或凭主观臆断随 意加工。你们提供的信息,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第 一手资料,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要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成为传递党的好声音的“播 种机”和“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