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省 XX 市幼儿园环境卫生消毒标准化流
程交流座谈会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园长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 XX 县实验幼儿园的 XX。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
的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学前教育界的专家和同仁们,一同探讨幼儿
园环境卫生消毒这一至关重要的议题。与其说是经验交流,我更
愿意将其视为一次向各位先进园所学习、共同提升的汇报与思考。
幼儿的健康与安全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基石,卫生消毒工作则是
守护这块基石最坚实、最细致的防线。
今天,我将围绕“幼儿园环境卫生消毒标准化流程的设计与
实施效果”这一主题,结合我园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分享一些粗
浅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如有不当
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标准化流程设计的逻辑起点与顶层构建
在过去,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工作更多依赖于保健医生和保育
员的个人经验与责任心。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任
务,但往往存在标准不一、过程不可控、效果难量化的问题。尤
其是在近年公共卫生挑战频发的背景下,零散的、经验式的工作
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期对幼儿健康保障的严苛要求。
因此,我园将卫生消毒工作的思维模式从“完成任务”转向
“体系管理”。设计的出发点,并非简单地罗列消毒项目,而是构建
一个从目标设定、责任划分、标准制定、流程执行到效果评估
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的理论根基,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教育部联合发
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及省市相关的实施细
则。这些法规文件为消毒工作划定了清晰的法律与专业红线。在
此基础上,我园的目标是:将宏观的管理办法,转化为我园内部具
体、可操作、可考核的标准化作业程序(SOP)。核心逻辑是变“人
治”为“法治”,让每一位员工在任何时候都知道“做什么、怎
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并能对结果进行验证。这不仅是为了应
对上级检查,更是对每一个在园家庭的郑重承诺。
二、消毒标准化流程“四定”原则的具体构建
为将体系化的理念落到实处,我园围绕“定岗定责、定物定
标、定时定法、定评定改”的“四定”原则,构建了环境卫生消
毒的标准化流程。
第一,定岗定责,构建网格化责任体系。清晰的责任划分是标
准有效执行的前提。我园建立了三级联动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
一级网格-园长与保健室: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全园卫生
消毒工作负总责。保健室是技术核心与监管中枢,负责制定与更
新消毒方案、培训全体员工、储备与管理消毒物资、监督检查执
行情况并记录归档。
二级网格-班级教师与保育员:班主任是本班卫生消毒工作的
主要责任人,保育员是直接执行者。负责本班活动室、睡眠室、
盥洗室等区域内所有物品、表面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
三级网格-后勤与保洁人员:负责户外活动场地、大型玩具、
楼道、功能室、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
通过这种网格化划分,确保了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件
物品都有明确的责任人,避免了推诿扯皮和管理盲区。
第二,定物定标,实施“一物一策”精细化标准。针对不同区
域、不同物品的材质和使用频率,我园制定了差异化的消毒标准,
确保消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电灯开关、桌面、椅面、
床栏等,要求每日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湿式擦拭消毒。消毒剂采用
有效氯浓度为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 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干净。
地面与墙壁: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拖消毒。在传染病高发季
或出现病例时,增加消毒频次至每日 2-3 次。
玩具:这是消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塑料、橡胶类耐水玩具,
每周集中浸泡消毒一次,使用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分钟
后,用清水冲洗、晾干。木制玩具则采用消毒液擦拭后清水再擦
拭。毛绒、布艺类玩具及图书,则定期进行紫外线照射或在阳光
下暴晒 6 小时以上。
餐饮具与毛巾: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原则。幼儿的餐碗、
水杯、毛巾等个人用品,餐后、用后立即进行物理高温消毒或使
用专用消毒柜。
卫生间与盥洗室:每日早、中、晚三次清洁消毒,重点清洁便
器、地面与洗手台,保持无异味、无污渍。
空气:坚持每日早、中、晚至少三次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这是最经济有效的空气消毒方式。在特殊情况下,如持续雾
霾或传染病流行期,可在幼儿离园后使用紫外线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