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镇2025年第三季度安全生产(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镇 2025 年第三季度安全生产(消防)工 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 2025 年第三季度安全生产暨消 防工作会议。刚才,我们一同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片中 一幕幕惨痛的教训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这再次以血的代价警示 我们,安全生产工作从来没有万无一失,只有一失万无。召开这 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 各项决策部署,分析研判当前我镇面临的安全形势,安排部署第 三季度及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刚才,X 县消防救援 大队的 X 同志通报了全镇消防安全形势并提出了专业指导意见, 讲得非常到位,专业性、指导性都很强。X 办公室、X 联络组和 X 村也结合各自领域和属地实际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体现了对 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下面,根据镇党委、政府的研 究意见,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严 峻性与复杂性 今年以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深入推进安全生 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狠抓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全镇安全生 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上半年,全镇累计组织各类联合检查、 专项督查 450 余次,排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 1152 项,其中重大 隐患 5 项,已全部按期完成整改销号,一般隐患整改完成率达 到 98.2%。我们守住了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底线, 为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这些成绩 的取得,是全镇各级各部门、各村(社区)、各企业单位共同努 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奋战在全 镇安全生产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镇的安全 生产基础仍然薄弱,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麻 痹和懈怠。从上半年排查整改情况看,虽然整改率较高,但仍有 1.8%的隐患未能按时完成整改,这些“拖尾巴”的隐患,就是潜 藏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从事故情况看,虽然未发生较大 事故,但发生了 2 起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 1 人受伤,这暴 露出我们的安全管理在某些环节还存在短板和漏洞。从当前面临 的挑战看,三季度是传统的生产经营旺季,各类生产建设活动频 繁;同时,这也是高温、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期,自然灾 害与生产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防范压力巨大。特别是中秋、国庆 “双节”临近,人流、物流、车流将大幅增加,旅游、商贸、文 娱等活动进入高峰期,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风 险急剧攀升。更让我们忧心的是思想上的“总开关”问题。少数 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安全发展的理念树得不牢,重生产、轻安全, 重效益、轻管理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一些干部职工存在麻痹思 想和侥幸心理,认为事故是小概率事件,离自己很远,工作中 存在“差不多、过得去”的松劲心态;部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 防自救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这些 思想上的“病毒”,是滋生安全隐患、诱发安全事故的最大温床。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永 远在路上。全镇上下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如临深渊的 警醒,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把安全生产这根弦绷 得更紧、把各项工作抓得更实。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以铁腕手段坚决打赢三季度安全 生产攻坚战 第三季度承上启下,是全年工作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类风险 隐患的集中爆发期。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 向,紧盯重点行业领域,下足“绣花”功夫,开展拉网式、地毯 式的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第一,必须坚决抓好工贸企业安全治理。工贸行业是我镇经 济的基石,也是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各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监 管责任,督促企业全面开展风险辨识,特别是要紧盯粉尘涉爆、 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金属冶炼等高危领域和环节。要加大 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力 度,确保人人懂安全、个个会应急。要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 和装备,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的综合手段,提升企业本质安 全水平。对于排查出的隐患,必须建立台账、限期整改、挂账销 号,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罚, 绝不姑息。 第二,必须坚决抓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消防安全事关千家 万户,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抓手,持 续深化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要重点聚焦“三合一” “多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老旧小区、群租 房、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突出风险。各村(社区)要发挥 网格化管理优势,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小作坊、小商店、小娱乐 场所等进行全面排查,严防火灾事故。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消防 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要开展 “敲门行动”,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