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 治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 专项整治攻坚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三资”管 理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推广 XX 村的试点经验,对下一步的攻 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县纪委监委、县财政局的同 志分别通报了全县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与问题;XX镇和XX村的 同志介绍了他们的试点经验和成果,讲得很好,听了很受启发。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正视问题差距,深刻认识专项整治的极 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 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底”和“命 根子”。管好用好“三资”,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 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自 2024 年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全县上下迅速行动,取得了一定的初 步成效。截至今年 7 月,我们通过专项审计、平台筛查等方式, 累计发现各类问题 470 余个,已推动整改 446 个;纪检监察机关 闻风而动,办理相关问题线索 79 条,立案 67 人,追缴资金 106 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县农 村“三资”管理领域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存量问题 尚未见底,增量问题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和干部 中存在的畏难情绪、厌战思想、应付心态,正成为我们攻坚路上 最大的“拦路虎”。从前一阶段排查的情况看,主要问题集中在 几个方面: 一是“家底”不清,管理混乱。部分村社对集体资产资源的 数量、价值、位置、使用状况说不清、道不明,存在大量边角地 块、闲置资产未登记入账,造成集体资产的“隐性流失”。有的 村财务管理形同虚设,白条抵库、大额现金支付等现象屡禁不止, 账目收支如同一本“糊涂账”,为权力寻租和贪污腐败提供了温 床。 二是合同不规范,效益流失。这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通 过对全县 9992 宗资产、929 宗资源的初步筛查,我们发现大量 不规范合同。有的签订“超长期待摊”合同,一份合同签几十年, 子孙后代都受其约束;有的签订“超低价人情”合同,集体良田、 优质资产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发包给少数“关系户”;有的甚至 只有口头约定,连最基本的书面合同都没有,导致集体权益毫无 保障。这些不规范合同就像一个个“吸血管道”,正在不断侵蚀 集体经济的肌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是监督缺位,权力寻租。部分村干部将集体资产视为“唐 僧肉”,在资产发包、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上独断专行,“四议两 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被架空。 县纪委监委建立的“码上监督”智慧监督系统,已经收到多条群 众反映村干部利用职权优亲厚友、侵占集体利益的线索,这充分 说明,小微权力的任性,已经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同志们,这些问题,根源在于一些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宗旨 意识不强、法纪观念淡薄。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 觉和行动自觉,深刻认识到这场专项整治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 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持久战。这既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的 政治任务,也是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社会稳定的民心工程,更是 夯实执政基础、推进我县“建功支点建设、推进乘势跃升”的固 本之举。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必须迎难而上,坚决彻底地把问题 整治到位。 二、聚焦试点经验,创新方式方法,以“绣花”功夫推动专 项整治走深走实 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找到 科学有效的方法路径。XX 镇 XX 村作为先行试点,为我们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他们紧紧围绕“双线联动”聚民智、“穿透式” 查资金、“全周期”审合同、“矢量化”摸家底、“现场核”补空 白、“标准化”建档案,实现了干部从“管理者”到“内行者”、 平台从“纸质版”到“智能管”、群众从“旁观者”到“主人翁” 的深刻转变。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 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第一,要以“穿透式”审计为利剑,让资金流水“亮见底”。 传统的财务审计往往只能看到表面账目,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 我们必须推广联合工作组模式,抽调纪检、财政、审计、农经等 骨干力量,对重点村、难点村进行集中攻坚。要全面推广非现金 结算,严守收支两条线,原则上杜绝大额现金交易,确保每一笔 资金的支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循。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将 村级财务数据与银行流水、项目信息、工商登记等数据进行交叉 比对,实现对资金流向的“穿透式”核查,精准定位异常交易, 让任何挪用、侵占、套取集体资金的行为都无所遁形。 第二,要以“全周期”审查为抓手,让问题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