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委书记在2025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委书记在 2025 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习近 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相关会议的部署要求,总结成 绩,分析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动员全市上下 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更高 水平,为 X 市实现全面振兴、加快建设 X 区域国际化中心城市 注入磅礴的精神力量。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更需要丰 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引领。回顾过去一个时期, 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 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理论武 装持续走深走实,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更加坚定;核心价值观 广泛弘扬,社会正能量日益充沛;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城市 管理的“绣花功夫”愈发精细;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市民群众的 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先进典型层出不穷,道德标杆的 引领作用充分彰显。特别是在上一轮的评选表彰中,我市一批单 位、集体和个人获得了国家级、省级荣誉,这既是对过往努力 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有力鞭策。在此,我代表市委, 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 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新时代新征程 的更高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比如,理论学习的 转化运用还不够充分,未能完全形成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 合力;部分区域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背街小巷、 老旧小区等区域的环境问题依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市民文 明素养的整体水平仍需持续提高,不文明交通行为、公共场所不 文明现象等时有发生;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文明发展还不 够平衡,农村移风易俗的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问题,既是挑战, 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 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当前,X 市正处在全面 振兴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建设 X 区域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时代重 任。这不仅是一场经济发展的攻坚战,更是一场城市能级、文化 品位和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战。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 “软任务”,而是必须抓紧抓实的“硬支撑”。其水平的高低,直 接关系到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关系到发展的质量、 后劲和可持续性。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战略和 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功成不必在我” 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力开创我市精神 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凝心铸魂,筑牢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根基 精神文明建设,首要在于思想引领,核心在于固本培元。必 须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 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 作。 (一)在理论学习的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学习的根本目的在 于运用。要持续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 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向基层群众延伸。不仅要原原本本 学、逐字逐句悟,更要紧密联系 X 市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联 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将思想伟力转化为 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创新活力、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成效。要创 新宣讲方式,用好“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组织好百姓宣讲团、 理论轻骑兵等队伍,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让党的创新 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罗盘 和行动指南。 (二)在核心价值的培育践行上见实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要将其融入法治建设、社会治理、 公共服务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在各类公共空间、城市地标、 交通工具等载体上,进行艺术化、生活化的呈现,使其抬头可见、 驻足可观。要结合行业规范、村规民约、学生守则的制定和完善, 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特别要发挥好我市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 精心组织革命旧址参观、历史情景再现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从 百年党史和革命传统中汲取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 血脉。 (三)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求突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 来、民族的希望,抓好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是抓住了精神文 明建设的未来。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家庭、 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将 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足开好思政课。家庭要 履行好第一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家教家风建设。社会要 营造清朗健康的成长环境,净化网络空间、荧屏声频,加强对校 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要持续开展 “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树立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榜 样。 二、聚焦内涵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品质魅力 城市品质既体现在“面子”上,更体现在“里子”上。推动 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推进文化繁荣和城市治理, 以内涵的提升带动城市整体品位的跃升。 (一)着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要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 同时织密建好基层的“15 分钟文化生活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 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鼓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