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主 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 XX 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 势与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大工业项目谋划招引工作,动员 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市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撑。 今天上午,我与相关部门的同志一道,实地调研了 XX 区的 XX 生物能源材料项目和 XX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深切感受到 了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蓬勃生机,也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抓工业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当前,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格局深刻重 塑。我们正处在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 各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下好制 造业这步“先手棋”,牢牢守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为 XX 革命 老区的全面振兴与发展夯实“压舱石”。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洞察时与势,牢牢把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主动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对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 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清醒、准确的判断。这既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也是坚定信心的基础。 第一,必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工业经济的必然 要求。纵观国内外发展历程,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国家的强 盛和区域的繁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 发展阶段。对于工业领域而言,这意味着过去那种依赖资源消耗、 低成本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新的发展阶段, 要求工业发展必须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轨道。特别是 “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质 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其载体是产业,关键是产业的现代 化。我们发展工业,不能再满足于量的扩张,更要追求质的提升、 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增强。要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 抛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 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于 XX 市而言,这既是必 须完成的时代考卷,更是实现换道超车、后来居上的重大历史机 遇。 第二,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 键关口。近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 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 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0.8 个百分点。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如 我们上午看到的两个项目,正在加速成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 景。但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存在的短板和挑战。一是产业结构 “偏重偏旧”的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产业占比高,改造升级任 务艰巨;二是新兴产业“体小力弱”,虽然有亮点,但尚未形成有 足够带动力的支柱产业集群;三是创新能力“支撑不足”,企业研 发投入强度有待提高,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领军人才相对匮乏;四 是重大项目“储备不多”,特别是能够引领产业方向、重塑产业 生态的“链主型”项目、百亿级项目仍然偏少。这些问题相互交 织,构成了我们当前必须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回避不了, 也绕不过去。 第三,必须坚定地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攻坚克难中开创 发展新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国家和省里 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大力支持,这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政策红 利。我们的信心,来自于 XX 市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扎实的产业基 础。我们在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等领域深耕多年,拥 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企业和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这是我们转型升 级的宝贵家底。我们的信心,更来自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 盼发展、促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昂扬斗志。面对困难,是畏缩不前, 还是迎难而上,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赢得未来。 二、聚焦谋引落关键,系统破解重大工业项目引建的实践难 题 项目是工业经济的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抓 项目就是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全市工业项目谋划招引 工作,必须摒弃“大水漫灌”“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模式, 转向精准化、系统化的科学轨道。要围绕“怎么谋划”“怎么招 引”“怎么落地”这三个核心问题,拿出实招、硬招、新招。 首先,科学回答“谋什么”的问题,以前瞻视野和系统思维 绘制产业地图。项目谋划是项目工作的起点,起点的高度决定了 终点的成就。谋划工作必须做到“三个立足”。一是立足产业基 础。要对全市的产业家底进行一次彻底的“CT 扫描”,摸清每个 县(市、区)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配套能力和技术短板,做到 心中有数。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传统优势产业如何通过技 术嫁接实现“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如何围绕现有基础进行“强 链补链延链”,这是项目谋划的首要逻辑。二是立足资源禀赋。 XX 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要围绕这些 特色资源,谋划一批能够“点石成金”的精深加工项目和高附加 值项目。比如,围绕锂、铜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不能只满足于挖 矿和初加工,要向下游延伸,发展电池材料、高精铜材等新材料 产业。三是立足未来赛道。项目谋划要有战略眼光,要紧盯国内 外产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低空经济、商 业航天等未来产业领域,结合 XX 实际,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哪怕暂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