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现场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现场会,
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
述和在 XX 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与上级市委
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系列部署要求,总结交流经验,分析研
判形势,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会前,大家实地观摩了 XX 街道 XX 村、市综治中心以及
XX 街道 XX 社区等几个不同类型的治理示范点,看到了鲜活的
实践和创新的成果,相信都很有感触,也深受启发。今年以来,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加强“五基
四化”建设,深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在组织
体系、队伍建设、平台赋能、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阶段
性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
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有丝毫松懈。面对新形势、新
任务、新挑战,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依然不容忽视。部分地
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治理资源统筹力度有待
加强;数字治理平台与实际需求的融合度还不够高,存在“上热
下冷”现象;部分网格员队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激励保障机制
尚不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仍需完善。这些问
题,正是本次会议要聚焦解决的重点。
下面,围绕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我讲八点意见。
一、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治理队伍,汇聚多元协同的磅礴力
量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
优良的骨干队伍,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首先,要持续建强村(社区)“两委”班子这个“主心骨”。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双好双强”要求,拓宽选
人视野,优化班子结构,注重从优秀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
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培养村社干部。要建立健全“全周
期”培养体系,通过系统化培训、常态化轮训、实战化练兵,全
面提升村社干部政策运用、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应
急处突的能力。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保障机制,将治理
成效与绩效奖励、评先树优、政治前途挂钩,让干得好的有甜头、
有劲头、有盼头。
其次,要精心培育网格员这支“神经末梢”力量。网格员是
深入基层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感知社会脉搏的前哨。必须
加强对网格员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要明确准入标准,通
过公开招聘、择优推荐等方式,吸纳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熟
悉社区情况的人员加入。要强化赋能培训,围绕信息采集、民
情走访、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安全排查等核心职责,定期开展
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使其成为“一员多能”的基层治理多面
手。要落实关心关爱,健全薪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畅通职业发
展通道,解决其实际困难,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再次,要有效引导机关干部下沉这股“攻坚力量”。推动机
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资源下沉到网格、到社区,不是简单的“物理
叠加”,而是要产生“化学反应”。要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下沉
机制,明确下沉干部的职责任务,推动其深度参与社区建设、服
务群众需求、破解治理难题。要变“被动下沉”为“主动融入”,
引导下沉干部发挥自身在政策、资源、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帮助
基层链接资源、出谋划策,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得力助手,而不是
“旁观者”。
最后,要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志愿服务这支“生力军”。基层
治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所、站),健全党员“双报到”和志愿服务积分激励等制度,搭
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平台。要根据群众需求和志愿者特长,精
心设计服务项目,组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环境整治、扶老助
残等各类专业化、特色化志愿服务队伍,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服务群众中闪光,让群众在参与治理中实现自我价值,形成共
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构建高效联动的基层治理平台,激活数字赋能的强大引
擎
数字化浪潮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好
用好基层治理平台,是实现治理方式变革、效率提升的关键一招。
要全力推进市域治理数字化平台的整合与对接。当前,各类
信息系统林立,数据壁垒、“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
治理效能。必须下决心打破部门藩篱和数据壁垒,按照上级统一
部署,积极主动做好与省、市级平台的对接整合工作。市级层面
要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政法、公安、城管、应急、信访等部
门的现有数据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跨部门、跨
层级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目标是建成一个覆盖全市、上下贯
通、横向联动、一体指挥的“城市大脑”和基层治理“总枢纽”。
要强力抓好平台的实战化推广与深度应用。平台建得好,更
要用得好。要坚决杜绝“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各乡镇(街
道)、各村(社区)要将平台应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压实主
体责任。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网格员的平台操作培训,确保人人
会用、人人愿用、人人善用。要将平台应用深度嵌入到日常工作
中,实现事件上报、任务分派、过程跟踪、结果反馈、考核评价
的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要能动态呈现辖
区内的人口、房屋、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关键要素,为精准研
判、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要持续优化平台的功能与用户体验。技术服务于实战。要建
立“需求-反馈-迭代”的快速响应机制,定期收集基层使用者对
平台的意见建议。比如,APP 操作是否便捷、流程是否顺畅、功
能是否贴合实际需求等。要联合技术开发单位,对平台功能进行
持续优化和迭代升级,开发更多符合基层实际的智能化应用场景,
如独居老人智能监测预警、重点区域人流车流分析、公共设施状
态自动巡检等,让平台真正成为基层减负增效的“利器”。
三、优化动态精准的基层治理网格,夯实精细服务的坚实基
础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网格划分不科学、职责不清、
运行不畅,基层治理就容易出现“真空”和“盲区”。
要推行网格的动态化、科学化优化调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
快和人口流动频繁,原有的网格划分可能已不适应现状。要坚持
“规模适度、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