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XX市县域工业集中区提质升级的调研与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近期,国家正在开展新一轮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 对省级以下开发区明确提出了升级和认定为省级以上开发区的 要求。陕西也将出台《陕西省县域工业园区提升行动方案》,拟 对县域工业园区开展分级分类管理。基于以上形势,市委党校和 市工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进行了深度调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 11 家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 并依托其创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 8 个(汉滨、旬阳、汉阴、 紫阳、岚皋、平利、石泉、高新),省级特色专业园区 5 个(汉 滨、石泉、平利、旬阳、汉阴),数量均居全省前列。11 个园区 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 61.1 平方千米,已建成 25.02 平方千米,累 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XX 亿元,各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 534.8 万平方米,其中 2024 年新建标准化厂房 15.05 万平方米, 累计达到 534.82 万平方米。汉滨五里工业集中区、旬阳高新区 在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位居前列。石泉园区预制菜、旬阳园 区功能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列入全省首批 9 个中小企业特色产 业集群。安康市新材料产业园选址确定,园区规划通过省级技术 审查,总规通过市政府批复,拟近期环评审查通过后提请开展省 级预认定。 二、存在问题 (一)科技创新 整体而言,我市园区量小质弱,提质升级任重道远。 一是规模普遍较小。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平均产值规模仅占 全省工业园区平均产值的 54%,11 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产值 过 XX 亿仅 2 个,4 个园区产值不足 XX 亿元,与全省相比还有 较大差距。按照新的产业园区评级标准,我市园区将全部评入 C、D 两个档次,没有 A、B 档次的园区,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 支持处于劣势。 二是入园项目质量不高。部分园区新入园项目重“量”不重 “质”,大多是轻资产方式入驻的劳动密集型和传统制造企业, 入园大项目、带动性龙头项目不多;项目前置综合评价和退出机 制不完善,不利于低产低效项目“二次开发”和“腾笼换鸟”。 (二)整体布局不优 一是错位特色不够。大部分园区规划错位发展不够,特色首 位产业不突出,存在“捡进篮子都是菜”的现象。如整合前 19 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中有 12 个以农副食品加工作为主导产业,优 化整合后的 11 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中仍有 8 个以农副食品加工为 主导产业,且产业层次普遍较低,多以原材料粗加工为主。部分 园区还存在产业规划贪大求全、项目产品跟风克隆、厂房与产业 匹配度不高等现象。 二是规划执行不够。部分园区在实际工作中不是按照规划布 局项目,而是根据重点项目调整规划,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规划 跟着项目走”“重企业、轻产业”、追求短期效益等现象,入园项 目散乱不成体系,无法形成高效产业链协作,规划执行缺乏刚性。 (三)要素保障不足 一是土地资源紧缺。我市立地条件较差,尤其是适合建设园 区的高质量工业用地更是稀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后,本 轮规划期内,我市除汉滨区、旬阳市外,其余月河川道县区建设 用地指标大多在 2000 余亩,山区县不足 1000 亩,岚皋县、紫阳 县、白河县等工业园区几乎没有收储的可开发利用土地。 二是建设资金短缺。园区建设资金渠道单一,多以财政投入 为主,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措施不多,力度不够。企业以中小微企 业为主,入园项目大多为轻资产入驻,普遍缺乏有效抵押资产, 银行放贷意愿不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三是支持力度较弱。我市多年来每年用于工业发展的市级专 项资金仅有 XX-XX 万元左右,用于园区发展的资金总盘子仅有 XX万元左右,市级对标准化厂房建设的配套奖补资金仅为 10-20 元/平方米,远低于西安、汉中等地市 XX 元/平方米的奖励标准。 (四)基础设施滞后 受限于地方财政,导致大多数园区基础配套不足,公共设施 落后,加之大多数县区采用“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客观上增加 了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配套成本。设施建设与园区发展的规模和 速度不匹配。 一是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目前除汉阴、汉滨、宁陕等园区建 设自有污水处理设施外,其他园区均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伴随 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入驻企业数量和生产类型不断增加,继续依 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势必不能满足处理要求。 二是固废处置设施短板明显。暂无园区建立工业固废集中处 理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在贮存、运输、处置过程中存在环境安全 风险。 三是其它设施配套不完善。旬阳、镇坪、岚皋、紫阳等大部 分园区不通天然气长输管网或天然气尚未入园,双回路电力、安 全环保在线监测设施也不尽完善,住宿餐饮、创业辅导等生活设 施及生产性服务设施普遍不足,大部分园区生活配套、生产性服 务软环境欠账较大。 (五)管理效能不高 一是机制不够完善。除 5 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汉滨五里工业 集中区外,其余园区管理力量较为薄弱。绝大部分园区环保安全 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兼职居多。 二是管理机制不顺。园区管委会与镇、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和 边界不明确,存在错位、越位、失位现象。我市原有各工业园区 虽已按照省市“一县一区”原则实施优化整合,但岚皋县、镇坪 县、宁陕县、白河县相关园区仍未实施实质化整合,建设和运营 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三是平台公司作用发挥不够。虽然各县(市、区)均成立了 国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