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的
讲话
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主要任
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
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共同探讨新时代我省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刚才,几位专家学者、文博单位代
表和非遗传承人作了非常精彩的发言,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
深度,听后深受教育和启发。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
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文化遗产事业的各位专家、同志们,表
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我省
丰厚的文化遗产,讲三点认识。
一、坚持守正创新,深刻领会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丰
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脉,维系着民族精
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
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重要
指示,深刻阐明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为
我省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
第一,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文
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省历史悠久,文脉
绵长,从史前文明的曙光,到青铜时代的辉煌,再到近现代的
革命风云,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X 遗址的发掘,实证
了我省百万年的人类史;X 古城的发现,刷新了对早期国家形态
的认知;遍布全省的革命旧址,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这
些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大家文化自信的坚
实根基。保护好、传承好它们,就是守护好大家民族的根与魂。
第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发展的资源。实践证明,对文
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能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经
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能。通过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可以
让文物“走出”库房、走进生活;通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可以让遗产“串珠成链”、形成独具魅力的旅游线路;通过活化
利用古镇古村,可以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做好文
化遗产工作,本身就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
要内容。
第三,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
途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
增长。走进博物馆看一次精品展览,到考古遗址公园来一次穿越
时空的对话,欣赏一场原汁原味的非遗表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
人的生活新时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
供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让人民在亲近历
史、感受文化中,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生活品质,不断增强获得
感和幸福感。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我省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
化利用水平
我省是文物大省,保护任务艰巨,利用前景广阔。必须坚持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统筹做好保护、研究、利用三篇文章。
一要着力在“系统性保护”上下功夫,守住文化根脉。保护
是前提和基础。要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持续推进
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要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
制,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要加强科技赋能,大力推进“智慧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