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地方立法赋能基层治理——考察学习
12345 热线立法工作情况报告
为学习借鉴 12345 热线立法先行地区工作经验,提升我市
12345 热线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调研组赴 X 省 X、
X、X、X 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一、经验做法
(一)X市注重构建 12345热线服务联通互动格局,提高诉
求解决效率。一是打造横向联通、纵向贯通诉求受理体系。横向
上,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归口办理、分级负责、限时办结、
监督考核的工作机制,统一诉求受理、转办、办理、回访等流程
标准,实现接诉办理工作全程闭环管理。纵向上,畅通线上线下
受理渠道,打造千万量级的分类大数据平台和云数据分析系统,
构建起上下贯通、互联互动的五级办理体系,实现党群政法全覆
盖,推动群众诉求“一次办成”“一次办好”。二是建立即接即办、
高效运行诉求解决机制。推广 12345 热线企业诉求“接诉即办”
平台运行标准,对平台收集的企业诉求均实行“2110”快速办理
机制(即 2 小时响应、1 个工作日反馈、10 个工作日内解决问
题)。跨部门企业诉求由首接部门牵头组织会商解决,对于重难
点诉求提级专题研究、专项督办。三是打造“政务公开+12345
热线”功能板块。推进“热线”知识库公开,常态化公开惠企政
策、服务措施和政策解答。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实行热线工
单一单通达、一话通办,企业水电气能诉求直达市属公共服务企
业,有效提高诉求解决效率。
(二)X 市着力提升接转办环节效率,确保诉求快速解决。
一是加强承载能力建设。整合便民热线、扩容服务平台,实现座
席助手、质检、回访、多语种座席助手等全流程智能化,构建线
上线下多渠道受理格局。二是推进工单流程再造。建立诉求快速
处置机制,明确诉求在受理、反馈、办理环节的时限要求。建立
“一单通达、一单直达”机制,减少转办环节,提高办理效率。
三是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健全完善审核办结工作机制,抓牢重办、
延期等重点环节,最大限度提高一次办结率。构建递进式督办体
系,逐一跟进落实群众诉求。建立“一把手”签批调度机制,协
调推动热线问题解决。四是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实时共享热线数
据,及时补齐政策缺失和治理短板,实现“未诉先办、未诉先
改”。对市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过程满意率、办理结果满意率和
问题解决率进行汇总分析,作为人大专项评议政府相关部门工作
的重要依据。
(三)X市全力打造热线办理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工作质效。
一是打造党建引领品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打造“X”服
务品牌,实行“一个号码”管服务,全面提高诉求事项的响应率、
解决率、满意率。二是打造高效服务品牌。设立企业服务专线,
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席,建立一件事知识库模块,提供 7
×24 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坚持“即应即办、一办到底”,紧急
诉求“即接即办、日清日结”。三是打造行业机制品牌。创新开
展“每月一议”,开展“双向联办”工作,创新开展“十大领域
百日攻坚行动”,确保企业和群众合理诉求“一办到底”。
(四)X 市构建一体化诉求解决体系,健全诉求处理机制。
一是以智慧化平台为依托,制定 12345·青诉即办平台受理诉求
清单和“超出职责范围”诉求处置机制,建立不合理诉求会商研
判机制、“恶意”投诉处置机制和疑难诉求“挂账”处置机制。
二是对网络渠道受理诉求事项,采取“自动定位”“一线直达”
“吹哨报到”等措施,推动问题优先在基层解决。三是聚焦诉求
热点制定“民生攻坚”问题清单,定期排查办理流程结束但企业
群众仍“不满意”的诉求事项,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攻坚,着
力构建问题解决长效机制。
二、立法情况
(一)《X 市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条例》作为全国首部以立
法形式规范服务热线工作机制的地方性法规,于 2018 年 9 月 1
日正式施行。系统构建了涵盖热线工作全流程的工作体系。条例
由 X 大学负责起草,共七章四十四条。界定了市民、热线和承
办单位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涵盖了立法宗旨、
适用范围、工作原则、职责分工、来电人的权利义务、受理办理、
督办考核、监督监察、法律责任等内容。条例制定出台后,X 市
热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推动全市热线办理体制
机制不断完善,热线工作责任制不断夯实。
(二)《X 市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于 20XX 年 12
月 15 日起施行,标志着 X 市 12345 热线工作迈入法治化轨道,
是全国地级市首部“热线”地方性立法,该部法规以打造“即应
即办、一办到底”政务服务品牌为核心,注重立法质量、坚持高
位推动、可操作性较强。法规共七章四十二条,有以下特点:一
是明确服务对象权利和义务。条例赋予服务对象评价、投诉、举
报权和举报时个人信息保密权,条例规定了对服务对象进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