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题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题调 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深入 X 区、X 区的两个典型村, 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实地踏察和专 题调研。我们看了现场、听了介绍,与区里的同志、村里的干部 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成效和 存在的问题,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刚才,X 区和 X 区 的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经验做法,也剖析了短板不 足,讲得都很实在、很中肯。 这次调研,既是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会议 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我市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次 “回头看”和再部署。总的来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 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和相关职能部门 认真履职,特别是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市“三资”管 理工作在制度建设、平台应用、监督问责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 成效。今天我们看到的 X 街道 X 村,集体资产规模高达 4.1 亿 元,年收入约 3000 万元,在资产规范化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方 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X 镇 X 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 探索“资源利用型、资产活化型、资本运行型”发展模式,村集 体经济实现了稳步健康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 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领域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深层 次矛盾和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这不仅是我们从日常监督、信访举 报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也是今天调研中暴露出来的薄 弱环节。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家底”, 是广大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 质基础。管好用好这份“家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 严肃的政治任务。如果我们的“钱袋子”守不好、管不严、用不 实,就可能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群众利益受损、基层干部腐败等 一系列问题,最终会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 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维护群众 切身利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 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从当前情况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 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责任传导存在“上热下冷”,压力压实 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 治站位不高,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有的地方党委、 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有力,把“三资”管理单纯看作是农业农 村部门的业务工作,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的力度不够。有的职能 部门监管责任履行不充分,满足于建章立制、发文开会,对制度 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跟不上,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 更有甚者,一些乡镇(街道)党(工)委对村级“三资”管理疏 于监督,当“甩手掌柜”,导致村级组织在资产发包、资金使用、 资源处置等重大事项上缺乏有效监督,为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滋 生提供了土壤。第二,制度执行存在“纸上画画”,规范管理不 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的制度文件,比如我省在 2022 年就印发了《关于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实施 意见》,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又专门就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 出台了指导意见。可以说,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立。 但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制度执行却走了样、变了形。比如,有 的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要素不全,甚至出现“阴阳合 同”;有的合同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长期不作调整,造成集 体利益严重受损。还有的村在工程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等决 策上,该走的“四议两公开”程序不走,少数村干部“一言堂” “家天下”,搞暗箱操作,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这些问题表 明,我们的制度还没有真正长出“牙齿”,执行的刚性约束力有 待加强。第三,数字监管存在“建用脱节”,平台应用不到位。 我市已经初步建成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三资”监管信息平台, 这为实现“三资”管理的数字化、透明化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平台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和深入。X 镇 X 村虽然在探索多种发展模式,但在“册外地”的清查和收费工作 上还需要加快进度,确保“应收尽收”。同时,我们强调要强化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应用,实现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应上必上”, 但在一些地方,这个要求还没有完全落地。部分村集体的大宗资 产出租、工程发包等,仍然习惯于走线下传统模式,游离于平 台监管之外,这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和廉政风险,也使得上级部 门的实时动态监管成为一句空话。数据不贯通、平台不常用、监 管跟不上,智慧监管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四,权力运行 存在“任性妄为”,监督惩治不到位。从近几年我市纪委监委查 处的案件来看,“三资”领域依然是基层腐败问题的“高发区”。 一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