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县教育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县教育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老师们,朋友们: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个满载收获与希望的美好季 节,我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和对未来发展的无限憧 憬,隆重召开全县教育工作者座谈会。刚才,我们听取了全县 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汇报,几位来自教学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代 表,围绕“以教育之强夯实支点之基”这一主题,结合各自的 工作实际,谈了认识、讲了体会、提了建议,发言情真意切、 思想深刻、富有见地,充分展现了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昂扬向 上的精神风貌和潜心育人的责任担当。听了以后,我深受感 动,也深受启发。 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辛勤 耕耘在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同 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 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 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今天我们 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 向,动员全县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 措,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奋力建设教育强县,为我县在新征 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二次创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和智力支持。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深刻把握建设教育强县的战略意义与时 代内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教育,就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高度的根本与泉源。在当 前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全力推进教 育强县建设?我认为,这至少是三个层面的必然要求。 (一)建设教育强县,是践行“国之大V计”、彰显*担当的 政治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 一体化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 标。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 则国家强”。这充分说明,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 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对我们*县而言,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 育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 度,将*的教育事业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中,深刻认识到 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孩子,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因此,加快建设教育强县,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须完 成的政治任务;不是一个地方性的工作部署,而是我们作为一 个基层执政单元必须扛起的时代重任。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 自觉,把党中央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的生动实践。 (二)建设教育强县,是实现“突围破局”、激发*潜能的 现实需要。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 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县要实现跨越式发 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占据优势,最根本的动力 源在哪里?就在教育。教育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的核心磁场。一个地方有了优质的教育,就能让高端人才愿意 来、留得住,让本地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发展,更能让我们 自己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成长为建设家 乡的栋梁之材。可以说,教育强县是我们实现“二次创业”、 推进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 吸引力的“强磁场”,是我们增强发展后劲、积蓄长远动力 的“蓄水池”。我们必须把教育从过去单纯的“基础支撑”角 色,提升到“引领发展”的新高度,让教育成为我们最宝贵的 资源、最持久的动力。 (三)建设教育强县,是顺应“民心所盼”、兑现*承诺的 民生之本。“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最朴素、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 好的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知识”到“促 成才”,这不仅是广大家庭最深切的期盼,也是我们党委、政 府必须用心用情办好的头等民生大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重要基石。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好每一个孩子,就是守护千 万个家庭的希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 的,他们评判我们工作好坏,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我们的 教育办得怎么样,孩子的成长环境好不好。因此,建设教育强 县,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群众的关切,把最好的资源 留给教育,把最大的关爱献给孩子,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让*的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教育发 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 总而言之,全县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 署上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 我”的历史担当,举全县之力、倾全县之智,聚力建功支 点,推进二次创业,真正让“教育强县”成为*最鲜明的标识、 最厚重的底气、最光明的未来。 二、聚焦重点任务,奋力开创教育强县建设的崭新局面 建设教育强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 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我们要紧紧围 绕“公平”和“质量”两大核心,全面提升我县教育的综合实 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成为*毗邻地区的教育中心。 (一)在优化资源配置上持续用力,全力夯实教育公平的坚 固基石。公平是教育的生命线。我们要坚持“软硬兼施”,推 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 下共享阳光。一要把优质师资“派下去”。深化“县管校 聘”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校 长、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同时,要大力发 展“互联网+教育”,通过建立线上教研平台、共享名师课堂等 方式,让乡村的孩子也能同步享受到城区的优质教学资源。二 要把办学条件“提上去”。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科学规划学 校布局,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彻底解决城 区学校“大班额”问题。要全面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生活和 运动设施,让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育 人摇篮。三要把资助政策“落下去”。要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 等教育的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确保不 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同时,要加强对留守儿 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让他们同样感受到教育 的温暖。 (二)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精准发力,全力打造教育发展的核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