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打造“汉中建造”品牌——对我市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打造“汉中建造”品牌— —对我市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建筑业发展壮大,对于吸纳和转移农村 富余劳动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 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如何加快我市建筑 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企业,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稳 住全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已成为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把建筑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的支柱产业,加强培育、规范监管,全市建筑业保持健康发展势 头,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总量规模持续增长。20XX 年,全市资质等级建筑企 业完成产值 XX 亿元,增长 16.2%、居全省第 4,是 20XX 年 (XX 亿元)的 2.5 倍,年均增长 16.1%;建筑业增加值 XX 亿 元,增长 11.1%、居全省第 1,是 2015 年(XX 亿元)的 1.5 倍, 年均增长 7.4%。今年一季度,全市建筑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增 长 21.1%、19.1%,均高出全省 10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2、第 1 位。 (二)贡献作用明显增强。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进一步凸显,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XX 年,全市建 筑业增加值在二产中的比重达 23.1%,分别高出全国、全省 5.3、 3.7 个百分点;对 GDP 的贡献率达 9.8%,分别高出全国、全省 2.8、1 个百分点;建筑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 10%以上,镇巴 县、佛坪县的建筑业税收占税收总额的 49%、52%以上,支撑作 用尤为明显。同时,建筑业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共吸纳从业人员 约 7 万人。 (三)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建筑业企业数量、规模、资质实 力不断扩大。至 20XX 年,全市共有从事建筑行业的市场主体 10263 户,其中,有资质的建筑企业 612 户,是 20XX 年的 2.5 倍,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 11 家(国企 2 家),二级企业 165 家,三级企业 436 家;产值过亿元的有 79 户(有 3 户超过 XX 亿元)。获得高、中、初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约 2.8 万人, 部分企业业务范围拓展到四川、云南、甘肃、新疆以及西安、宝 鸡、安康等地市。20XX 年,有 17 户企业在省外承包工程,产 值 XX 亿元。 (四)产业业态多元发展。引导鼓励上规模、有实力的建筑 企业创新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逐步从单一的房屋建筑施工 向公路、桥梁、水利、矿山等业务领域拓展,部分企业由单一的 建筑施工向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物业服务等领域多元化发展。 钢结构、建筑构件、消防设施、防腐保温等一批专业化企业发展 壮大,汉中汉邦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 地,建成产、学、研一体化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装配式建筑 的设计、生产、施工能力持续增强。 (五)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对建筑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 大,成立了建筑业稳增长专班,建立了重点企业市级部门包抓机 制。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流程持续优化,审批时限全链条大幅 压缩,实现了建设项目市政报装“一窗进、一窗出”集成服务。 加大对建筑业的奖励,仅 20XX、20XX 年就奖励建筑企业 63 家 次 XX 余万元。强化对建筑行业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深入 开展文明工地创建,20XX 年创建省级文明工地 17 个,省优质 工程“长安杯”奖工程 2 个,市级文明工地 135 个,市优质工程 “天汉杯”奖工程 5 个。 二、困难问题 虽然我市建筑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 不足和突出问题。 一是总量规模有待扩大。2021 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仅占 全省的 3.9%、居全省第 5 位,与排名之前地市相比,总产值与 榆林相差 XX 亿元,只占咸阳 42%、宝鸡 30%、西安 6.6%;建 筑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 6.5%,居全省第 4 位,与排名之前地市 相比,增加值与咸阳相差 XX 亿元,只占宝鸡 68%、西安 11%。 二是企业竞争力亟需提升。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从事 与建筑业相关的市场主体已超过万户,但有资质的建筑企业数量 少,特别是纳入统计库的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仅 254 家,且这些企 业大部分专业化程度不高,资质等级低,一级资质企业仅有 11 家,至今没有特级资质企业;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落后, 优质品牌少,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一些投资额度大、技术复杂 的项目无法参与竞标实施,随着外地企业大批进驻,市场空间进 一步压缩,部分本土企业生存日益艰难。数据显示:20XX 年 12 月以来,经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项目总额 XX 亿,外地企 业中标额占 85.38%。 三是产业结构有待升级。我市建筑企业多以房建为主,市政、 公路、水利水电、新型基础设施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少,本土企业产品至今没有实现“鲁班奖”的突破,大部分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需 求。特别是,提倡多年的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发展 滞后,20XX 年至 20XX 年底,全市仅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 15 个、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比仅 5%,距省上要求 的 25%的目标任务仍有较大差距。 四是融资渠道还需拓展。当前,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建筑业 原材料、劳动力工资持续上升,同时,建筑市场垫资、压价、工 程款拖欠、竣工决算不及时等现象突出,加之近年来企业在安全、 环保、文明施工、人员工资、疫情防控中的投入增大,营业税改 增值税后部分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建筑业经营成本增加、资金链 普遍紧张;尤其是在 PPP 或 EPC 模式下,本地中小型民营建筑 企业实力不足,没有项目承接能力。银行金融机构在产品开发、 授信批复、实际投贷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差距明显,企业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