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街道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座谈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X 街道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座谈会,
正当其时,意义深远。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深化近邻党建
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并结合上级关于万人以上社区治
理专题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要求,共同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进
一步强化党建的“火车头”作用,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升群众
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至今日,2025 年已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回顾过去,我们
取得了一些成绩;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这次会
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会,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冲刺动员会。希
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碰撞思想,形成共识,为推动我街道社区
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和力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与短板,在深刻复盘中坚定前进方向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近年来,X 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
为贯穿社区治理的一条红线,推动各社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
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首先,基层矛盾化解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各社区积极践行新
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数据显示,仅 X 社区在半年内就成功调解了 51 起案件,成功率
达到 100%。放眼全街道,通过“民情夜访”等创新机制,截至
2024 年底,我们累计摸排出矛盾纠纷 844 起,成功化解 840 起,
化解率高达 99.5%。今年以来,全街道排查的 22 起各类矛盾纠
纷中,也成功调解了 20 起。这些数字背后,是社区干部们走街
串巷的辛勤付出,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生动体现。它证
明了,只要党组织有力,工作方法得当,绝大多数的群众矛盾是
可以在家门口解决的。
其次,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实现创新突破。街道层面,通过
构建“大党委”统筹调度机制,有效整合了辖区资源;社区层面,
以“居民夜谈会”“圆桌会”等形式,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解
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
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推广运用“社区 e 家”等信息化平台,实
现了服务信息发布、群众问题反馈、处理进度跟踪的全流程线上
管理,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治理的响应速度和办事效率。X 社区提
出的“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理念,将更多空间和资源让渡
给居民,真正把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最后,基层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一方面,通过开展常态
化业务培训与实战演练,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理能
力大幅提升。在近期组织的消防安全演练中,各社区工作人员能
够迅速响应、科学处置,展现了良好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我
们注重从优秀青年中培养社区骨干,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
充满活力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不仅熟悉社区情况,更懂
得如何与居民沟通,如何调动各方资源,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
活力。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工作者扎
根基层、服务群众,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短
板和深层次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天坐下来共同研究解决的核心议
题。第一,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各社区之间在资源禀赋、
干部能力、工作基础等方面存在差距,“头部”社区一路领跑,
“腰部”社区动力不足,“尾部”社区尚在追赶的现象客观存在。
有的社区品牌响亮,有的社区却特色不明;有的社区善于整合资
源,有的社区则习惯于“等靠要”。这种不平衡,制约了街道整
体治理水平的提升。第二,数据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当前,我们
对工作的评判,更多依赖于定性感受和个案总结,缺乏一套科学、
量化、持续的评估体系。比如,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到底是多少?
我们的医疗、教育、养老服务具体覆盖了多少居民?虽然历史数
据显示,我们在 2011 年就实现了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100%。没
有精准的数据,就如同“盲人摸象”,难以做到精准施策、靶向
发力。第三,造血功能和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社区治理千头万绪,
桩桩件件都需要投入。长期以来,我们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
自身“造血”能力和撬动社会资源的能力普遍不强。在座的各位
书记,想必都深有体会,很多好的想法、好的项目,最终都可能
因为“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搁浅。如何从“输血”依赖转向
“活血”再生,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正视这些问题,不
是为了泄气,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找到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聚焦这些短板弱项,以更大的决心和
更有力的举措,推动 X 街道的社区治理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二、聚焦品牌与实效,在对标争先中开创治理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
区。”要走好这“最后一公里”,就不能满足于“过得去”,而要
追求“过得硬”。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未来一个时期,特别是
当前到年底的冲刺阶段,大家要紧紧围绕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求突破。
第一,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勇做社区治理的“领跑者”。品
牌,是识别度,是影响力,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一个成
功的党建品牌,能够将无形的组织力量,转化为有形的服务效能
和居民认同。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例如,
X 社区倾力打造的“书香 X”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
没有就党建抓党建,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建设一个 200 平
方米的图书阅览室,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将党员和群众凝
聚在书香之中。更重要的是,他们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社区大
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
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依托“社区 e 家”智慧平台,
党员累计服务群众超过 15 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 623 件,为群
众办实事 1660 余件。这组数据雄辩地说明,一个好的品牌,就
是一个强大的服务引擎和治理平台。再如,X 社区的“幸福耀
X”品牌,紧扣“幸福”这一核心主题,围绕“成长、欢乐、安
康、文明、发展”五个维度,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事务共商、
基础共建、服务共管”,让社区充满了人情味和归属感。这两个
案例的共同启示是:品牌创建必须植根于社区的独有基因,必须
回应居民的内在需求,必须与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接下
来,各个社区都要深入思考:我的特色是什么?我的优势在哪里?
居民最需要什么?要主动对标先进,结合《关于全面深化近邻党
建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策划、培育、打造至少一个属
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