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8 日河南省市直选调笔试真题
及解析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 1:栾川县对比的那个是结局了三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
展的模式。第二个经济发展模式后面写着如沁阳是怎么做的,第
三个经济发展模式后面写着写着如新县是怎么做的。
栾川,一个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的山区县,以其独特的地理
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这里钼矿储量位居世界之首,被
誉为“中国钼都”,矿业曾一度是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
过度开采矿山导致生态破坏,使得栾川不得不面临转型的执择。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栾川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2000
年,栾川提出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以工业反哺旅游,
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通过矿产资源的整合,一批工矿业企业家
投身于旅游产业,为栾川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重
渡沟、抱寨、老君山等景区已成为栾川旅游的俊俊者,带动了县
域经济的繁荣。
2005 年,“栾川模式”声名远扬。2007 年 9 月,栾川荣获
“中国旅游强县”称号,旅游业成为其支柱产业。栾川通过整合
资源,开发如重渡沟、抱续寨等景区,逐步发展旅游业为支柱。
2013 年,“栾川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全景栾川”,注重整体景
观的打造。2016 年,“全景栾川”再次变革,提出“奇境栾川”
的概念,强调独特性和吸引力。2017 年 9 月,栾川成为首批国
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这是全省唯一的殊荣。2018 年 12 月,
栾川又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
基地,成为河南省的先行者。
近年来,栾川以“百村千宿”计划为引领,创新民宿集群模
式,吸引众多品牌入驻,发展特色民宿,如“伏牛山居”,实现
全年旅游兴旺。“伏牛山居”的特色品牌已吸引众多游客,栾川
成为游客休闲度假、享受慢生活的理想目的地。
栾川的全产业链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绿色、健康、可持续的
理念深入人心。现有 4A 级以上景区 10 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
点村 3 个,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13 个,旅游乡村 53 个。栾川通过
融合生态旅游、农业和工业,推动绿色转型,以实现生态、经济
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栾川不断探索生态产
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的深度融
合,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
值的最大化。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绿色工业。遵循“产业生态化”的理念,栾川推动工业向绿
色转型,将 180 余家小型钼矿开采企业整合为以洛钼集团、龙宇
钼业为引领的 5 家大型钼矿企业。同时,为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60 余家采选企业被强制关闭。在“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
的原则指导下,栾川实施了多项矿山生态治理工程,包括矿山开
采场、排渣场和尾矿库的植被恢复。目前,已成功恢复矿山生
态治理面积 76.77 万平方米,尾矿库生态植被恢复面积更是达到
了 355.5 万平方米。
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双轮驱动,栾川实现了矿山
的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钼尾矿中的钨、铜、铁、
硫、氟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质,同时延伸产业链至精深加工领域,
已成功创建 9 家绿色矿山,其中 4 家为国家级绿色矿山。2020
年,栾川荣获全国 50 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之一,展现了其在
绿色转型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在 2024 年 8 月,栾川县更是成立
了河南省唯一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机构,标志着该县在尾矿治理
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栾川的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有力证明了县域富民的成果。居
民收入显著提高,体现了生态产业对文明发展的综合促进作用。
栾川县委负责人指出:“生态向好,生活向上,发展向前。生态
产业不仅是经济的驱动力,更是文明进步的综合性工程。”回顾
栾川的发展战略演变,我们发现,过去重点在于通过工矿产业、
旅游业和生态保护来推动县域发展;而如今,战略已调整为以生
态为基础,旅游业为支柱,强大产业与创新为动力,共同推动县
域的持续繁荣。如今的栾川,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
客,更成为了一个集求新、求奇、求知、求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材料 2:2019 年 9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光山县司马光
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
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
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
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
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生态良好。信阳市牢记嘱托,油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精深加工能力显著提升,三产融合发展效益彰显,全产业链体系
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油茶种植面积 158 万亩,鲜果产量 30 万
吨,茶油产量 1.7 万吨,年综合产值 48 亿元,分别比 2019 年增
长 70%、155%、134%和 345%。
强在政策引领。信阳的油茶产业发展,强在政策引领,凝聚
发展合力。
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信阳调研指
导油茶产业。“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写入 2023 年河
南省委一号文件,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
施意见》。
6 年来,河南省林业局共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 10 亿元
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大部分用于信阳油茶产业发展。
信阳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
小组,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油茶
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
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措施(试行)》等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全
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林业局、信阳市积极争取林业重大项目,2024 年中
央财政油茶示范奖补项目总投资超过 10 亿元,将为信阳打造中
国北部拓展区优质油茶高产种植示范高地、创建大别山油茶产业
集群创新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
为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材料 3:信阳的油茶产业发展,要在壮大产业规模,夯实产
业基础。
2019 年以来,全市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良种苗木
自给率,良种繁育基地达 810 亩,良种壮苗年生产能力保持在
1200 万株以上,可造油茶林 20 万亩。选育了申林 1 号、申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