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5年10月25日云南省普洱市级单位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5 年 10 月 25 日云南省普洱市级单位遴选 笔试真题及解析 第一题:选择题(30题,共 20分) 主要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会议、时政、法律方面内容。 大多为多选题。 第二题:解答题(共 5分) 31.乡村规划建设,需要考虑哪些方面问题。 1.基础民生保障。优先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 电、通信网络等,确保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同步配套教育、医疗、 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缩小城乡差距。 2.产业与生态平衡。立足乡村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特色种 植、乡村旅游等,带动村民增收。同时严格保护生态环境,避免 开发破坏耕地、林地和水源,实现绿色发展。 3.文化与风貌保留。尊重乡村原有肌理和传统风貌,保留古 民居、古树等文化载体。传承民俗、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建设。 第三题:论述题(共 7分) 32.问题 1:破解“小马拉大车”,实现基层干部“轻装上 阵”、如何找到“小马大车”转变为“轻车壮马”的突破口? 1.精准减负,让“车变轻”。梳理基层权责清单,明确乡镇 街道与上级部门的职责边界,杜绝“责任下压、权力上收”。清 理不必要的报表、会议和考核,取消与基层实际无关的创建评比, 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 2.资源下沉,为“马增力”。推动编制、资金、技术等资源 向基层倾斜,根据乡镇人口规模、工作任务合理配置人员,避免 “人少事多”。建立上级部门下沉帮扶机制,通过派驻专业人才、 共享技术平台等方式,提升基层承接能力。 3.数字赋能,提“拉车效率”。建设一体化基层治理平台, 整合政务、民生、产业等数据,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减少基层重复录入数据、多头报送信息的工作,用数字化手段降 低工作强度,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问题 2:增强基层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1.强化靶向培训,补能力短板。针对基层工作场景,开展专 项培训,内容涵盖政策解读、群众沟通、矛盾调解、资源整合等。 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干部应对复杂情况的协调 技巧,比如如何平衡村民利益与项目建设需求。 2.健全协同机制,搭协调平台。建立基层干部与上级部门、 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明确各主体在 工作中的职责与协作流程。例如,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提前组织 干部与农业部门、企业对接,统筹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避 免“各自为战”。 3.注重实践锻炼,促能力提升。安排干部参与重点任务,如 征地拆迁、环境整治、应急处置等,让干部在实战中积累协调 经验。推行“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带新人,传授 群众工作方法和协调技巧,帮助干部快速成长,更好地统筹各方 力量推进工作。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共 28分) 33.材料 1:“以前企业每个月都要迎接不同部门的检查,现 在实行‘综合查一次’,不仅提前预告、全程留痕,而且检查时 间基本控制在 1 小时内,让我们能更安心地安排生产经营,为执 法部门点赞。”近日,市某纺织公司负责人向急着欣喜地讲述着 近期的变化。某区聚集了纺织业、制造业等众多民营企业,规范 涉企行政执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始终是监督的重点。近年来, 该区积极探索,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为原则,统筹 10 余家涉企重点部门创新制定《入企执法和服务 标准》,细化服务事项,推动涉企执法规范化、服务精准化。 材料 2:针对多部门、多层级频繁入企检查走访等痛点问题, 该区推动职能部门严格落实“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工作要求, 推行入企检查“综合查一次”,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同时, 抓实入企计划统筹,规定职能部门每月定期报送次月入企执法服 务计划,入企事项既要符合本单位工作职责、法定任务,也要结 合企业需求,坚决杜绝无意义检查、重复检查等;进一步规范入 企流程,相关职能部门在入企前需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前告 知检查对象,做到“入企计划早知道,计划之外无检查”。 材料 3:“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申报人员,对惠企政策条件、 申报材料了解不深;个别政策准入门槛较高,中小企业申请困 难……”近日,在该区服装行业协会举办的“亲清茶话会”上, 区“亲清联络员”将企业家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一一记录在走 访手册上。 材料 4:为打造让企业舒心、安心、放心的营商环境,该区 创新推出“亲清联络员”机制,选派 26 名干部担任企业专属联 络员,常态化开展“周一服务日”活动,“一对一”精准收集企 业在生产经营、工程推进、项目落地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周期 跟进解决。同时,压实职能部门责任,督促开展“学查改以企观 政大走访活动”、政务服务“一把手走流程”等专项活动,通过 体验式走访,精准发现政策解读不透彻、办理流程繁琐、准入门 槛不合理等问题,靶向制定整改措施,让惠企政策真正“直达快 享”,全力打造“最懂企业”的营商环境。 问题 1:政府如何平衡好“加码”和“无事不扰”?无字数 限制,6 分。 1.制度定界。建立权责明晰的制度框架,通过服务清单与负 面清单明确边界。“加码”聚焦市场失灵领域,“无事不扰”保障 企业经营自主,避免过度干预。 2.精准监管。实施分类施策,对高风险领域强化监管,对信 用良好企业推行“守信少检”,通过“综合查一次”减少重复检 查. 3.数字赋能。依托智能平台实现“无感监管”与精准服务, 主动预判企业需求,推动服务与监管从“经验型”向“数据型” 转变. 4.闭环响应。构建“有需必应”机制,通过“营商伙伴日” “服务监督卡”等渠道快速回应诉求,同时以纪检监督规范执法, 确保“加码”不越位、服务不缺位。 问题 2:分析政府服务前移对产业生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积 极作用,无字数限制,7 分。 1.推动了发展要素。优质营商环境如“沃土”,通过政策扶 持、要素保障等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 充足“养分”,夯实经济增长根基。 2.激发了市场活力。通过简化审批、减税降费等降低企业制 度性成本,以公平竞争环境保障各类经营主体权益,有效激发企 业创新与创业热情。 3.助推了产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