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5 日云南省普洱市级单位遴选
笔试真题及解析
第一题:选择题(30题,共 20分)
主要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会议、时政、法律方面内容。
大多为多选题。
第二题:解答题(共 5分)
31.乡村规划建设,需要考虑哪些方面问题。
1.基础民生保障。优先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
电、通信网络等,确保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同步配套教育、医疗、
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缩小城乡差距。
2.产业与生态平衡。立足乡村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特色种
植、乡村旅游等,带动村民增收。同时严格保护生态环境,避免
开发破坏耕地、林地和水源,实现绿色发展。
3.文化与风貌保留。尊重乡村原有肌理和传统风貌,保留古
民居、古树等文化载体。传承民俗、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建设。
第三题:论述题(共 7分)
32.问题 1:破解“小马拉大车”,实现基层干部“轻装上
阵”、如何找到“小马大车”转变为“轻车壮马”的突破口?
1.精准减负,让“车变轻”。梳理基层权责清单,明确乡镇
街道与上级部门的职责边界,杜绝“责任下压、权力上收”。清
理不必要的报表、会议和考核,取消与基层实际无关的创建评比,
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
2.资源下沉,为“马增力”。推动编制、资金、技术等资源
向基层倾斜,根据乡镇人口规模、工作任务合理配置人员,避免
“人少事多”。建立上级部门下沉帮扶机制,通过派驻专业人才、
共享技术平台等方式,提升基层承接能力。
3.数字赋能,提“拉车效率”。建设一体化基层治理平台,
整合政务、民生、产业等数据,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减少基层重复录入数据、多头报送信息的工作,用数字化手段降
低工作强度,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问题 2:增强基层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1.强化靶向培训,补能力短板。针对基层工作场景,开展专
项培训,内容涵盖政策解读、群众沟通、矛盾调解、资源整合等。
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干部应对复杂情况的协调
技巧,比如如何平衡村民利益与项目建设需求。
2.健全协同机制,搭协调平台。建立基层干部与上级部门、
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明确各主体在
工作中的职责与协作流程。例如,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提前组织
干部与农业部门、企业对接,统筹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避
免“各自为战”。
3.注重实践锻炼,促能力提升。安排干部参与重点任务,如
征地拆迁、环境整治、应急处置等,让干部在实战中积累协调
经验。推行“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带新人,传授
群众工作方法和协调技巧,帮助干部快速成长,更好地统筹各方
力量推进工作。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共 28分)
33.材料 1:“以前企业每个月都要迎接不同部门的检查,现
在实行‘综合查一次’,不仅提前预告、全程留痕,而且检查时
间基本控制在 1 小时内,让我们能更安心地安排生产经营,为执
法部门点赞。”近日,市某纺织公司负责人向急着欣喜地讲述着
近期的变化。某区聚集了纺织业、制造业等众多民营企业,规范
涉企行政执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始终是监督的重点。近年来,
该区积极探索,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为原则,统筹 10 余家涉企重点部门创新制定《入企执法和服务
标准》,细化服务事项,推动涉企执法规范化、服务精准化。
材料 2:针对多部门、多层级频繁入企检查走访等痛点问题,
该区推动职能部门严格落实“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工作要求,
推行入企检查“综合查一次”,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同时,
抓实入企计划统筹,规定职能部门每月定期报送次月入企执法服
务计划,入企事项既要符合本单位工作职责、法定任务,也要结
合企业需求,坚决杜绝无意义检查、重复检查等;进一步规范入
企流程,相关职能部门在入企前需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前告
知检查对象,做到“入企计划早知道,计划之外无检查”。
材料 3:“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申报人员,对惠企政策条件、
申报材料了解不深;个别政策准入门槛较高,中小企业申请困
难……”近日,在该区服装行业协会举办的“亲清茶话会”上,
区“亲清联络员”将企业家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一一记录在走
访手册上。
材料 4:为打造让企业舒心、安心、放心的营商环境,该区
创新推出“亲清联络员”机制,选派 26 名干部担任企业专属联
络员,常态化开展“周一服务日”活动,“一对一”精准收集企
业在生产经营、工程推进、项目落地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周期
跟进解决。同时,压实职能部门责任,督促开展“学查改以企观
政大走访活动”、政务服务“一把手走流程”等专项活动,通过
体验式走访,精准发现政策解读不透彻、办理流程繁琐、准入门
槛不合理等问题,靶向制定整改措施,让惠企政策真正“直达快
享”,全力打造“最懂企业”的营商环境。
问题 1:政府如何平衡好“加码”和“无事不扰”?无字数
限制,6 分。
1.制度定界。建立权责明晰的制度框架,通过服务清单与负
面清单明确边界。“加码”聚焦市场失灵领域,“无事不扰”保障
企业经营自主,避免过度干预。
2.精准监管。实施分类施策,对高风险领域强化监管,对信
用良好企业推行“守信少检”,通过“综合查一次”减少重复检
查.
3.数字赋能。依托智能平台实现“无感监管”与精准服务,
主动预判企业需求,推动服务与监管从“经验型”向“数据型”
转变.
4.闭环响应。构建“有需必应”机制,通过“营商伙伴日”
“服务监督卡”等渠道快速回应诉求,同时以纪检监督规范执法,
确保“加码”不越位、服务不缺位。
问题 2:分析政府服务前移对产业生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积
极作用,无字数限制,7 分。
1.推动了发展要素。优质营商环境如“沃土”,通过政策扶
持、要素保障等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
充足“养分”,夯实经济增长根基。
2.激发了市场活力。通过简化审批、减税降费等降低企业制
度性成本,以公平竞争环境保障各类经营主体权益,有效激发企
业创新与创业热情。
3.助推了产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