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3 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直遴选笔
试真题及解析
第一题:客观题(40分)
包含单项选择题 30 道题,共 15 分;多项选择题 20 道题,
共 20 分;判断题 10 道题,共 5 分。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材料:“产业是群众增收最重要的基础。”大渡岗乡依托“世
界最大连片茶园”的独特优势,整合利用 3432.9 平方米的闲置
场地,建设了茶产业共享工厂、茶咖科技人才实训基地、亚洲象
创意体验园,并打造了 5 个茶旅融合示范点。这些新平台吸引了
20 名“新农人”返乡创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 60 个长期稳定岗
位,累计带动就业超过万人次,实现了户均年增收 2 万元。昔日
“沉睡”的资源,真正变成了富民强村的“强大动能”。在产业
升级方面,大渡岗乡探索出“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
创新合作模式。通过政府完善配套设施、企业做强产业链、村集
体入股运营、村民投工投劳的方式,共同推动 2000 亩茶园提档
升级。随着茶园向园区、景区延伸,部分产区干毛茶价格从每公
斤 100 元提升至 500-1000 元,群众的收益显著增加。茶农邱承
兰表示,以前茶叶不好卖,现在茶园经过改良,合作社的带动作
用也很显著,茶叶好卖多了。大渡岗乡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引
导农户探索“稻+小龙虾”等复合种养模式。以大荒田村为例,
自 2023 年引入稻虾共养模式以来,已有 31 户村民参与,700 亩
田地年产虾量超 5 万公斤,年产值超 700 万元,户均年增收达
10 万元。种植户卿治民表示,现在搞稻虾共养,虾和水稻都能
带来收益,一亩地的产值能抵过去好几亩,生活一下子就富裕起
来了。
在就业方面,大渡岗乡通过推动政企协同,构建了多元共建
共赢的就业格局。通过“社企共建”模式,乡村与企业、茶场、
村集体“强村公司”形成了稳固合作关系,依托茶山“地摊经
济”、民宿经济、茶旅配套等业态,持续拓展就业岗位。目前,
沿线已新增农家乐 4 家、露营基地 1 家,群众依托旅游增收,每
月可达 2500 元。露营基地经营者魏春介绍道,她们改造了 20 多
亩荒地,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场所,未来能
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满足大家在家门口
就业的需求。此外,大渡岗乡围绕企业用工和村民就业需求,建
立了动态人才培训机制,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农技、服
务礼仪、文艺演出等各类技能人才超过 1000 人次,通过“技能
大赛”“工匠比武”等形式,培养本地“乡村工匠”。这些技能人
才为当地重点企业输送了稳定劳动力。目前,全乡茶旅企业直接
带动就业人数已突破 1500 人,实现了群众就业和企业发展的“双
向奔赴”。
大渡岗乡还注重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并不断完善“政校企”
三方协作机制,推动“产业+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大渡岗乡累
计引进专业茶科技人才 20 余名,培育本地实用人才 60 余人,吸
引 20 多名返乡创业“新农人”扎根茶山,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
农业向现代农业跃升。返乡创业的“新农人”郭文博表示,过去
认为外面的机会更多,但现在家乡提供了许多优质平台和政策,
吸引着他们这些年轻人回来闯荡。他希望通过努力,吸引更多当
地年轻人回流,带动就业,让他们更好地在家乡发展。这种从
“劳力输出”到“产业嵌入”的转变,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更
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乡村美起来才能吸引人、留住人,发展才有活力。”大渡岗
乡借助“世界最大连片茶园”的优势,积极推进普洱茶一二三产
融合发展。通过打造“北象南归”文化 IP,推动茶旅文一体化,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山货味道”品牌持续擦亮,吃住
游购等旅游配套日臻完善,网红路线和沉浸式体验频频“出圈”。
这些举措让大渡岗乡每年接待游客超过 100 万人次,年旅游产值
达到 1.36 亿元,占全乡总产值的 21.9%。茶山经济已成为带动乡
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大渡岗乡的实践表明,通过产业发展、就业拓展和人才培育,
可以有效地筑牢防返贫底线。“进入常态化帮扶阶段,工作要求
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要长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
线。”大渡岗乡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群众受益、可持续推进
的“家门口”发展模式。
问题 1:谈你对“产业是群众增收最重要的基础”的理解。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内在逻辑
关系。它意味着,没有坚实、可持续的产业支撑,群众的收入增
长和财富积累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产业是创造价值的“源头活水”,没有产业,群众的
劳动力就无法在市场中实现其价值,增收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产业是提供就业的“最大平台”,它不仅是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蓄水池”,更是吸引人才回流的“强磁场”,强大的本
地产业可以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留守”问题,
避免了外出务工带来的家庭分离和社会成本。
第三,产业是增强“造血”能力的“根本路径”,单纯的资
金补贴或物资援助只能解一时之困,无法带来持续性的富裕,而
培育一个扎根于本地资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则是赋予群众
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路径。
总之,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内生性、可持续的发展观。它告
诉我们,要实现真正的、普遍的富裕,不能仅仅依靠外部援助,
而必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大渡岗乡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最生动、最成功的诠释。
问题 2:梳理大渡岗乡茶山经济发展的创新经验和意义。
主要创新经验:一是生态种植创新,在茶园套种澳洲坚果等
作物,实施有机改造,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使茶叶价值大幅提升;
二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茶旅文”融合模式,打造茶园观光、
研学体验等新业态,建设田园综合体,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
三是人才机制创新,引入乡村 CEO 制度,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
培育本土技能人才;四是组织模式创新,建立“强村公司”和
“532”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全乡集体经济年收入大幅增长。
主要意义:一是经济效益上,茶农收入显著提高,村集体经
济壮大,增强了村级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二是
生态效益上,通过茶园套种和绿色生产模式,增强了茶园生态稳
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三是社会效益上,吸引人才回流,有效缓解了农村“空心化”和
“老龄化”问题。
第三题:大作文(40分)
材料 1:“我去‘景快办’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