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党校培训班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感悟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党校培训班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五卷的感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强大 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通过在省委党校的系统学习,我对这部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经典文献有了更深的体悟。书中关 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更是让我对如 何立足本职岗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了全新的思考和认识。新质 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作为一名身处发展一线的基 层干部,我深感,要将书中的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践动 力,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砥砺初心、锤炼本领、升华境界。 一、在深学细悟中把握战略定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 基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耐力赛,考验的是战略定力。学习第 五卷让我深刻领会到,这种定力源于“坚守、坚定、坚持”的统 一。 首先是“坚守”那份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我们的底气不仅来自厚实的家底,更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和 对初心使命的始终坚守。这种信念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的政治灵魂。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 繁重的发展任务,心中若没有“国之大者”,就容易在纷繁事务 中迷失方向,在短期利益前摇摆不定。只有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在任何风浪面前都“风 雨不动安如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这正是我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自省、终身修习的根本课题。 其次是“坚定”那份一脉相承的使命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 图绘到底。这使我联想到自己所在的区。自撤县设区以来,历届 班子都将铜和铜基新材料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和产业地标,十年如 一日,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使其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新 材料产业基地之一。这正是对“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动实践。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国家战略,2025 年的政府工作报 告也将其列为首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 到,推动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 的关系。既要追求看得见的成果,更要甘做铺垫性的工作,为长 远发展夯实基础,在求真务务实中追求真正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是“坚持”那份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一旦确定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接续奋斗、艰苦奋斗、 不懈奋斗”。小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农民企业家,和多 届地方政府一起,用二十余年的光阴,将一片废弃的矿山打造成 了网红文旅景点。这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执着,正是“坚 持”的最好诠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 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培育未来产业等方面,更需要这种历 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未来产业,力争到 202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到 17%的目标下,我认识到,必须在前行路上不断积蓄“新”的 动能,厚植“质”的土壤,才能最终写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二、在知行合一中强化职责使命,争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先 锋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的担当作为。第五 卷中的论述让我明白,培育新质生产力,基层干部必须具备“敢 想、敢干、敢当”的魄力。 “敢想”是点燃创新驱动的火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 部加快转变不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成为创 新的引领者。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在于“新”,在于“创新”。没 有“无中生有”的想象力,就很难有“从 0 到 1”的原创性突破。 过去,我区的山因资源枯竭而面临严峻生态挑战,正是因为创新 性地提出并实施“生态修复+”模式,才成功实现了从“生态疮 疤”到“绿水青山”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