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农业干部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农业干部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 会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 热潮中,作为一名身处“三农”工作一线的基层干部,我怀着激动 而又深沉的心情,反复研读全会公报和相关解读文章,每一次学习 都带来新的思考和感悟。全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擘画了以高质 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 我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以一名普通党员干部的身份,谈谈几 点粗浅的认识、体会与打算。 一、深化思想认识,把握时代脉搏中的“三农”新定位 初读全会精神,最直观的感受是“高瞻远瞩、博大精深”。全 会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系统部署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重大任务,其核心要义在于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不仅仅是速 度和规模。这标志着我国发展理念的一次深刻变革。我认识到, 这种变革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每一片田野、每一个村庄、每一 位农民的未来都息息相关。 我深刻认识到,全会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只是针 对高科技和工业领域,它同样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激发乡 村内生动力的“金钥匙”。对于农业而言,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要摆 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凭经验种地”的路径依赖,转而向科技 要效益、向绿色要空间、向管理要效率。它可能是一粒蕴含尖 端科技的种子,可能是一套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的数字农业系统, 也可能是一种连接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 同时,我认识到,全会强调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其基础和 难点都在“三农”。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 着共同富裕的成色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因此,我们农业农村 系统的干部,不能再简单地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种好田、养好 猪”,而是要站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和定位我们的职责使命。我们肩负的不仅 是保障一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经济责任,更是夯实国家发 展根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这份认识,让我感到肩 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前进的方向也更加清晰了。 二、对照全会精神,反思实践探索中的差距与不足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对照检视。将全会精神这面“镜 子”对准我们 XX 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以及我个人作为党组书 记的履职情况,我感到既有振奋,更有清醒的反思。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围绕县里的“一主两辅”产业布局,在粮 食生产、产业发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例如, 我们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希望能为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 基础;我们也组织了多期针对茶叶、肉牛养殖等领域的农民培训 班,期望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这些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守住了 粮食安全的底线,也为部分群众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然而,以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标准来衡量, 我深感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短板”和“弱项”。一是在思想观 念上存在“惯性”。有时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对如何将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要素与我们 XX 县的农业实际深度 融合,思考得不深、探索得不够。工作部署上,有时强调任务完成 多于追求质量效益,比如,高标准农田建成了,但后续的“田长制” 管护和地力提升是否真正做到了精细化、长效化?农民培训办了 不少,但参训农民后续的创业成功率、产业带动能力有多大提升, 我们缺乏有效的跟踪和评估。 二是在产业发展的“质”上存在差距。我们 XX 县的特色农 业有一定基础,但总体上“小、散、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产 业链条短、品牌效应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这 背后反映出我们在推动农业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数字化转型 升级方面,力度还不够大,办法还不够多。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