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讲
话材料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主要
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发展规划工作的重
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明确
任务、压实责任,确保我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
展规划工作,明确要求发挥五年规划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战略导
向作用。即将启动的“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县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家园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好“十五五”
规划,事关全县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具有全局性、战
略性和深远意义。各级各部门务必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其重
要性、紧迫性,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项重大
任务抓实抓好。
一、深刻认识编制“十五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
任感和使命感
“十五五”规划的编制,不仅是对未来五年发展路径的科学
擘画,更是对全县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郑重承诺。我们必须从战
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编制“十五五”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
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发展规划是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
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要“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研究,提出具有重大
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思路举措”。中央和省市委对“十五五”
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县作
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必须把规划编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
其作为践行“两个维护”、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以实际行动确
保中央精神和省市委要求在我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高质
量的规划编制,才能确保全县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与国
家和省市发展大局同频共振、步调一致。
(二)编制“十五五”规划,是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蓝图。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我县正处于转
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协调发展带来
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区域竞争加剧的严峻
挑战。编制好“十五五”规划,就是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
科学研判发展趋势,精准把握发展阶段,前瞻性地谋划未来五年
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这不仅仅是制定一份简单的
五年计划,更是要凝聚全县智慧,形成一套具有全局性、引领性、
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为我县在新征程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三)编制“十五五”规划,是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的实际行动。规划编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教育、更健康的
医疗、更优质的养老、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更优美的生态环境等有了更多期待。编制“十五五”规划,就是
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把人民群众
的急难愁盼问题和现实需求充分吸收到规划中来,使规划真正成
为反映民心、顺应民意、惠及民生的“幸福路线图”。通过规划
实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准确把握规划编制的核心要求,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各项任务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必须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原
则方法,准确把握核心要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战略
性和可操作性。
(一)坚持科学谋划,突出前瞻性和系统性。科学谋划是规
划编制的灵魂。一是深入开展前期研究。要立足我县实际,聚焦
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
文明、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深入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形成一批
高质量、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为规划编制
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是加强趋势研判和战略预判。要放眼全
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深入分析未来五年的国际国内形势、
宏观政策取向和科技发展趋势,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防范风险,
努力使规划具有超前意识和战略高度。三是注重系统集成和协同
联动。规划不是各部门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加强
各领域规划的统筹衔接,确保相互协调、互为支撑,形成一个目
标清晰、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规划体系。比如,在工业发展方
面,要与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生态环保等规划紧密结合,形成
产业生态圈。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民生福祉。规划编制要始终
站稳人民立场,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
标。一是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要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就业
增收、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科学设定民生发展目标,谋划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和公共
服务项目,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二是推动公共
服务均等化。要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城
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例如,持
续推进城乡教育集团化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城乡居
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进
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